臺北市
26°
( 29° / 24° )
氣象
2025-05-15 | 中央社

用水管涵洞引導設施減綠島陸蟹路殺 登國際期刊

夏天是綠島旅遊旺季,也是陸蟹繁殖季節,時常上演要下海釋放幼蟹的母蟹遭到路殺的悲劇。農業部生多所在綠島利用水管及涵洞引導有效減少陸蟹路殺的實驗,獲國際知期刊發表。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夏季是綠島的旅遊旺季,亦是陸蟹繁殖的季節,當母蟹越過環島公路下海釋放幼蟹時,經常上演悲傷的死別景象。

生多所接受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展開防止陸蟹路殺的研究計畫。

生多所說,這計畫採用簡易創新的引導設施,成功減少陸蟹繁殖期間的道路死亡事件,顯著降低陸蟹路殺率,成果已於專注於生態學和環境保護的國際知名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發表。

生多所介紹,這項研究於2022及2023年陸蟹繁殖季節(5-9月),於綠島環島公路石朗至龜灣的路殺熱點區域進行試驗。

生多所研究人員運用道路下既有連接山側和海側的涵洞,在其周邊安裝簡易引導設施,研究涵洞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設置位置一側為草地,另一側為擋土牆直壁,在試驗上運用不同的引導設施來進行測試。

生多所在草地的一側依著路邊埋設剖長條縫隙的PVC水管(直徑10cm;縫隙高度5公分),其中鄰接涵洞口則使用透明水管(直徑10cm),方便觀察陸蟹在水管內的情形;在擋土牆直壁則利用PVC水管(直徑10cm)剖半後緊貼牆壁,引導螃蟹往低處的涵洞走;對照組則為既存的涵洞,未加任何引導設施。

生多所說,研究團隊於2022至2023年共進行54次調查,其中2022年29次,2023年25次,兩年陸蟹總觀察數量高達1833隻次,結果顯示,兩種主要的陸蟹--奧氏後相手蟹和短腕陸寄居蟹利用引導設施的比率,在統計上實驗組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在整體路殺率方面,生多所說,2022年實驗組為8.5%,對照組為26.8%;2023年實驗組為12.1%,對照組為32.1%,所有數據都顯示,實驗組的引導措施顯著降低陸蟹的道路死亡率,尤其是奧氏後相手蟹。

生多所也提出後續的改進建議,包括擴增PVC管的直徑以提高通風、改善PVC管與涵洞的連接,清理通道中的障礙物;未來還會考慮於涵洞海側開口設置適當的引導設施,促進陸蟹順利返回山側的棲息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