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 中央社
空氣品質白皮書導入AI 2035目標PM2.5降至8微克
環境部今天發布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擬定2035年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降至8微克,未來將透過修法、導入AI等,強化有害空污管制、改善校園周邊環境及建置環境互動地圖等。
環境部召開記者會發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白皮書結合民眾對空氣品質的需求,透過許願池、公民咖啡館、專家平台等公開收集關注議題,並導入新興技術與研究、增強空氣品質政策的科學性、可信賴性等。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改善空氣品質遇到很大難題,現在台灣空氣品質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卻無感,反而認為越來越糟,這次白皮書便是從讓民眾有感的角度出發,「以科學為本、民意為依歸」,希望能打造貼近人民的空品政策願景。
彭(啟)明說,白皮書搜集發現,民眾最關注的是交通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其次,再來是民生逸散源,因此將從這些角度擬定對策,預計會加強管制策略、修改相關空污法規,也會與相關部會合作。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表示,空氣品質白皮書共有4大核心章節,包含促進全民永續健康、精進污染改善重點、淨零共利減污以及科技應用與公民參與,未來將以健康為導向空氣品質目標,將聚焦兒少與敏弱族群空氣權、逐步改善校園周邊環境,也將室內空品管理納為政策核心。
至於污染改善方面,黃偉鳴說,會更著重於新興污染物等,在淨零趨勢下,白皮書也針對運輸、能源、住商、農業等部門提出減污與減碳共利方向,包括提升電動車普及率、港口岸電建置、推動建築節能與低碳工法、發展空氣品質植生淨化等。
此外,白皮書也導入人工智慧管理、大數據分析及科技監控等技術手段,未來將精進不法查緝與污染改善,環境部也設立「空氣品質監測與預報中心」,將透過推動多元資訊平台、環境互動資訊等機制,拉近民眾與空氣品質的距離。
中央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木彬表示,現在空氣品質改善已經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困難,除了外部因素的改善,民眾對空氣品質的重視也很重要,台灣地區有8成發電是靠火力,民眾只要隨手關燈、減少電力使用就有助於空氣品質改善。
張木彬說,這些看起來是日常很小的動作,但只要每個人都做,聚沙成塔,改善空氣品質的力量就會很大。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聚焦各界建言形塑42項關鍵議題,並盤點62項未來具體工作,以「健康永續」為願景訂定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0微克、2035年進一步降至8微克目標,盼引領台灣空氣品質治理邁入全新里程碑。
環境部召開記者會發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白皮書結合民眾對空氣品質的需求,透過許願池、公民咖啡館、專家平台等公開收集關注議題,並導入新興技術與研究、增強空氣品質政策的科學性、可信賴性等。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改善空氣品質遇到很大難題,現在台灣空氣品質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卻無感,反而認為越來越糟,這次白皮書便是從讓民眾有感的角度出發,「以科學為本、民意為依歸」,希望能打造貼近人民的空品政策願景。
彭(啟)明說,白皮書搜集發現,民眾最關注的是交通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其次,再來是民生逸散源,因此將從這些角度擬定對策,預計會加強管制策略、修改相關空污法規,也會與相關部會合作。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表示,空氣品質白皮書共有4大核心章節,包含促進全民永續健康、精進污染改善重點、淨零共利減污以及科技應用與公民參與,未來將以健康為導向空氣品質目標,將聚焦兒少與敏弱族群空氣權、逐步改善校園周邊環境,也將室內空品管理納為政策核心。
至於污染改善方面,黃偉鳴說,會更著重於新興污染物等,在淨零趨勢下,白皮書也針對運輸、能源、住商、農業等部門提出減污與減碳共利方向,包括提升電動車普及率、港口岸電建置、推動建築節能與低碳工法、發展空氣品質植生淨化等。
此外,白皮書也導入人工智慧管理、大數據分析及科技監控等技術手段,未來將精進不法查緝與污染改善,環境部也設立「空氣品質監測與預報中心」,將透過推動多元資訊平台、環境互動資訊等機制,拉近民眾與空氣品質的距離。
中央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張木彬表示,現在空氣品質改善已經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困難,除了外部因素的改善,民眾對空氣品質的重視也很重要,台灣地區有8成發電是靠火力,民眾只要隨手關燈、減少電力使用就有助於空氣品質改善。
張木彬說,這些看起來是日常很小的動作,但只要每個人都做,聚沙成塔,改善空氣品質的力量就會很大。
環境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聚焦各界建言形塑42項關鍵議題,並盤點62項未來具體工作,以「健康永續」為願景訂定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0微克、2035年進一步降至8微克目標,盼引領台灣空氣品質治理邁入全新里程碑。
最新生活新聞
-
-
園管局高屏分局舉辦中小微企業貸款講座助企業永續經營
(18 分鐘前) -
勞動部勞安所新所長上任 關注新興勞動議題
(36 分鐘前) -
新北7校聯手職探中心體驗 盼打造未來科技人才
(38 分鐘前) -
嘉縣大埔鄉消防分隊新建廳舍落成啟用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