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30° / 26° )
氣象
2025-05-16 | 中央社

南大推跨世代攝影體驗 用鏡頭對話生活與文化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於5月14日在臺南市美術館一館「創.銀鈴」空間舉辦《影像的人文思維-快門美學的生活建構》攝影講座暨工作坊。活動由南大承辦教育部USR計畫「青銀搖滾力:嘉南城鄉文化轉譯與創生計畫」主辦,臺南市美術館協辦,邀集學生與銀齡長者共同參與,以影像藝術為媒介,開啟跨世代對話與創作體驗。

講座由臺灣大學攝影研究社指導老師,也是資深攝影創作者楊鎮豪擔任講師,從藝術觀察出發,帶領學員理解影像、文化與思維之間的關聯。楊老師以15世紀名畫為例,說明在攝影尚未發明之前,人們如何藉由觀察呈現細膩的視覺表現。他指出,攝影的建構不僅止於畫面構圖與技術呈現,更是內容選擇與思維介入的結果。他提醒學員:「沒有主角,就沒有觀點;沒有觀點,就沒有情緒」,強調攝影應是主動探索主題與意義的過程,而非單純捕捉畫面。

在實作環節中,參與工作坊的學員們走訪中西區街道,進行觀察與拍攝,透過實地創作進一步反思影像的本質。有學員分享,過去對攝影的理解多停留在畫面是否漂亮,此次活動讓他們認識到攝影更是一種觀察生活、訴說故事的方式。透過鏡頭,不僅能傳遞所見所思,也能表達日常中的情感與想法。

活動現場氣氛溫暖,青年與長者之間自然互動,不僅交換創作經驗,也在實地走拍過程中建立情感連結。透過影像,兩個世代得以共同記錄當下、對話生活,展現出藝術參與在世代共學中的溫度與力量。

南大視設系范如菀副教授,同時也是本項計畫協同主持人指出,攝影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種介入生活的實踐。她認為,大學教育的價值之一,是讓學生在學期間有機會與社會現場互動、思考自身角色與責任。「疫情過後,離開螢幕、走入人群,是一個重要的學習課題。很高興看到同學們與長者交流,彼此學習、共同創作。」她也感謝臺南市美術館的支持,以及在地長者的參與與肯定,讓藝術活動更貼近社會脈動,也深化了南大USR計畫所關注的文化共創精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