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9° / 25° )
氣象
2025-05-18 | 中央社

彰化辦海牛文化節 永續無形資產、力推在地美景

國際海牛文化節今天登場,透過生態體驗讓更多人認識潮間帶牛車採蚵、芳苑漁村文化等,縣府表示,牛車採蚵搭配當地潮間帶景觀及溼地紅樹林海空步道,成為芳苑沿海獨特美景。

國際海牛文化節今天在芳苑普天宮登場,活動有潮間帶牛車生態體驗、海牛無形文化展、寫生比賽、海牛疊印趣、海牛飼育員實習營、市集、摸彩等,吸引許多親子參加。

彰化縣長王惠美出席指出,為促進觀光,縣府也辦理芳苑鄉漁村聚落海牛人文景觀再造計畫,改善閒置空間串聯各角落,讓遊客從潮間帶玩到漁村巷弄。

縣府表示,芳苑鄉沿海地區「潮間帶牛車採蚵」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是日治時期沿用至今的漁法,由漁戶運用特殊訓練牛隻作為海牛,前往潮間帶進行蚵田養殖及採收作業,2016年成為彰化首個以產業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2020年轉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無形文資。

隨著社會變遷,縣府指出,機械化採蚵車(牡蠣搬運機)日漸取代牛車,潮間帶牛車採蚵有瀕臨滅失危機,目前芳苑海牛僅剩12隻協助養蚵工作,為保護這項文化、維持傳統漁法並展現芳苑沿海漁村特色,辦理海牛文化節推廣,盼海牛文化永續經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