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3° )
氣象
2025-05-27 | 中央社

成大「Formosa 偎海e所在」2025 臺灣聲影系列活動 虛實交織.創意綻放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學計畫「Formosa 偎海 e 所在」邁入第六年,今年度重點展演「2025 臺灣聲影系列活動」於 5 月 下旬至 6 月初熱情登場,活動以前瞻的「區塊鏈.府城門」為主題,結合「數位人文:典藏與策展」、「AI 人工智慧倫理」與「表演藝術創意產業」3 門跨領域課程,透過虛實融合的展演形式,展現學子們一學期來激盪出的創作成果。

「Formosa 偎海 e 所在」計畫,從 17 世紀的海洋觀點出發,深入探討臺灣最古老的國際型市鎮─安平(大員 Tayouan)的歷史,凸顯其從史前原住民時期到 17 世紀後的發展脈絡。涵括了歷史、海洋、考古、文化資產、戲劇文學、人社等領域,也利用 AR、VR 和 MR 等科技,讓人們能夠在虛擬的歷史情境中踏溯過去、理解問題。

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暨藝術中心研策長陳佳彬表示,這是結合藝術、科技、人文與地方記憶的跨領域展演,學生將創意轉化為公共語言,邀請大眾踏入「區塊鏈.府城門」的時空通道,聆聽 2025 年臺灣聲影的脈動與想像。

臺灣聲影系列活動,計有 3 場成果發表會,1 場演出以及 1 場工作坊。首場活動「數位人文:典藏與策展課程成果發表會」5 月 26 日下午在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登場,展出 22 件融合虛擬展間與實體海報的作品,內容涵蓋文化記憶、視覺敘事、社會議題等豐富主題。例如中文系李靜欣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一瞥》虛擬展場空間,回顧童年記憶與文化生活;電機系陳鍥洋則以遊戲為切入口,探討何以其情感力量勝於電影,提出哲學、經濟與設計觀點的美學融合。

5 月 28 日、29 日下午在歷史文物館分別有「AI 人工智慧倫理課程研究簡報與影片說明」、「表演藝術創意產業課程創意戲偶發表會」。

「AI 人工智慧倫理」為 AI 聯盟大學合作開設課程,由多位教師引導學生探索 AI 相關的倫理爭議與社會挑戰。展覽呈現學生以視覺與多媒體創作方式,探討演算法偏誤、性別刻板、勞動剝削等當代議題,從 AI 模型設計到社會結構反思,展現高度的思辨與創新。

「表演藝術創意產業」課程則聚焦在設計思考與藝術教育下的自創戲偶創發。學生從設計思考出發、進行素材挑選到理念呈現,親手製作出富含故事性的自創戲偶,同時呼應臺南府城建城 300 的文化傳承議題,讓戲偶跨越時空、重新想像,為實體展區注入強烈的視覺衝擊與文化溫度。

6 月 7 日上午在光復校區鳳凰樹劇場與北門區錦湖國小、將軍區將軍國小合作演出「《臺灣囝仔聲》,當天下午在歷史文物館有「區塊鏈藝術實作工作坊」─偏鄉學童藝術教育推廣」。

適逢臺南建城 300 年,成大以培育具備創造力與社會關懷的青年為目標,持續推動「美感校園」與美學藝術教育,此展演,學生自由發想,從生活出發、由關注出發,沒有框架、無須迎合,觀點多元,充滿生命力與文化深度,歡迎各界蒞臨觀展,共襄盛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