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 中央社
碳排倒數7年 南大材料系聚焦負碳科技新未來
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日益加劇,全球正積極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於5月13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劉雅瑄教授,以「淨零,我們該怎麼做」為題,深入解析負碳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劉教授具備地質與環工的跨領域背景,長年致力於碳捕捉與封存(CO2 Capture Storage-CCS)及再利用(CO2 Capture Utilization-CCU)技術的研究與政策推動,目前擔任臺大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及中華民國地質學會理事長。
在演講中,劉教授從氣候變遷的歷史脈絡與國際政策談起,說明負碳技術在全球減碳布局中的關鍵角色,並深入介紹CCS的技術原理與現階段應用。她指出,根據IPCC與Global Carbon Budget報告,若全球要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現有碳排放配額僅能支撐約7年,顯示負碳技術的推動已刻不容緩。
劉教授並分享日本、加拿大與冰島等地的碳封存實例,說明在法規完備、監測機制與地質條件支持下,CCS可成為安全且有效的碳中和選項。她也強調,推動此類技術不僅需要技術成熟,更仰賴健全政策架構與社會溝通機制,並須與產業與教育體系密切連結,才能加速落地與產業化進程。
本次演講不僅深化南大師生對淨零轉型與負碳科技的理解,也強化材料科學系在永續議題上的學術與實務連結。未來,系上將持續規劃相關活動,培育具備綠色創新與永續意識的材料專才,以積極行動回應全球低碳轉型的趨勢與需求。
劉教授具備地質與環工的跨領域背景,長年致力於碳捕捉與封存(CO2 Capture Storage-CCS)及再利用(CO2 Capture Utilization-CCU)技術的研究與政策推動,目前擔任臺大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及中華民國地質學會理事長。
在演講中,劉教授從氣候變遷的歷史脈絡與國際政策談起,說明負碳技術在全球減碳布局中的關鍵角色,並深入介紹CCS的技術原理與現階段應用。她指出,根據IPCC與Global Carbon Budget報告,若全球要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現有碳排放配額僅能支撐約7年,顯示負碳技術的推動已刻不容緩。
劉教授並分享日本、加拿大與冰島等地的碳封存實例,說明在法規完備、監測機制與地質條件支持下,CCS可成為安全且有效的碳中和選項。她也強調,推動此類技術不僅需要技術成熟,更仰賴健全政策架構與社會溝通機制,並須與產業與教育體系密切連結,才能加速落地與產業化進程。
本次演講不僅深化南大師生對淨零轉型與負碳科技的理解,也強化材料科學系在永續議題上的學術與實務連結。未來,系上將持續規劃相關活動,培育具備綠色創新與永續意識的材料專才,以積極行動回應全球低碳轉型的趨勢與需求。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彰榮家端節Buffet餐會 住民長輩大讚新奇又美味
(13 分鐘前) -
彰化榮服處端節前探慰住院榮民眷
(40 分鐘前) -
「南方沃野WOW YA!未來畜牧在屏東-ESG永續農業推廣活動」5/30登場
(43 分鐘前) -
2025/05/29 空氣品質說明(22:00)
(5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