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 中央社
清醒時植入電極測試 帕金森患者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
45歲鄭男長期罹患帕金森氏症有手腳顫抖等症狀,彰基幫男子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在病人清醒時植入電極,測試顫抖及語言穩定度等症狀是否改善,男子術後已恢復自主行動能力。
彰化基督教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鄭男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10年,長期飽受手腳顫抖、動作遲緩與步態不穩之苦,最近因藥物等嚴重干擾日常生活,院方決定執行深部腦刺激手術,選擇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執行關鍵步驟,以利即時觀察電極植入效果與臨床反應。
院方指出,醫療團隊選擇「蒼白球內側(GPi)」為刺激目標區;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莊介森說明,考量病患因長期服藥產生明顯異動症狀,且希望保有良好認知功能,蒼白球內側作為刺激區域,能有效減少副作用並保留腦部功能。
院方表示,在病患清醒狀態下,手術藉由植入電極,即時測試顫抖、僵硬與語言穩定度等症狀是否改善,而患者在術後,顫抖與僵硬症狀顯著改善,恢復自主行動能力,重拾生活品質。
院方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因為腦部「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逐漸退化,導致運動功能障礙。深部腦刺激手術透過植入電極與脈衝產生器,以高頻電刺激穩定腦部訊號,有助於減緩顫抖、僵硬與動作困難等症狀,也能減少藥物使用與副作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鄭男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10年,長期飽受手腳顫抖、動作遲緩與步態不穩之苦,最近因藥物等嚴重干擾日常生活,院方決定執行深部腦刺激手術,選擇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執行關鍵步驟,以利即時觀察電極植入效果與臨床反應。
院方指出,醫療團隊選擇「蒼白球內側(GPi)」為刺激目標區;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莊介森說明,考量病患因長期服藥產生明顯異動症狀,且希望保有良好認知功能,蒼白球內側作為刺激區域,能有效減少副作用並保留腦部功能。
院方表示,在病患清醒狀態下,手術藉由植入電極,即時測試顫抖、僵硬與語言穩定度等症狀是否改善,而患者在術後,顫抖與僵硬症狀顯著改善,恢復自主行動能力,重拾生活品質。
院方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因為腦部「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逐漸退化,導致運動功能障礙。深部腦刺激手術透過植入電極與脈衝產生器,以高頻電刺激穩定腦部訊號,有助於減緩顫抖、僵硬與動作困難等症狀,也能減少藥物使用與副作用。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桃園孔廟祈福 張善政:持續完善教育環境
(33 分鐘前) -
桃園孔廟春秋書院祈福 張善政為學童點硃砂啟蒙
(36 分鐘前) -
大溪區原住民族天幕落成啟用 豐年祭延續文化、凝聚情誼
(38 分鐘前) -
扎根品格教育與文化傳承 頂新和德攜手成美文化園推主題導覽營隊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