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2° / 30° )
氣象
2025-07-11 | 中央社

八二三砲戰遺孀故事 春閨夢外影像紀錄

八二三砲戰已過去67年,作家王瓊玲採訪犧牲戰士遺孀,寫成「春閨夢」一書,導演王安民錄下訪談影像,創作紀錄片「春閨夢外」,為遺留至今的戰爭創傷留下紀錄。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舉行「八二三之後,那些被留下來的人」八二三砲戰歷史記憶分享會,邀請「春閨夢」、「待宵花」等書作者王瓊玲,分享戰役後留下來人們的生命故事。

王瓊玲表示,在「春閨夢」書中,一名遺孀受訪時拿出已陣亡丈夫照片抱在懷裡,說著她最煩惱的事情,是某天到了天上找他,「他永遠是29歲,但我已經92歲,他還認得我嗎?」

對此,王瓊玲說,這段話用聽的已是刻骨銘心,八二三戰士遺孀的故事還有很多,若能觀看紀錄片影像,看著她的白髮、坐在當年新婚床上訴說作戰陣亡的丈夫,「我想那是文字很難呈現的氛圍」。

王瓊玲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八二三砲戰後留下來的人,受盡生活折磨,卻仍惦記去到前線的戰士;唐代詩人陳陶詩作「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就是「春閨夢」書名含意,戰場上的屍骨,仍是家裡母親、妻子、兒女日日思念的人。

王瓊玲說,寫完「春閨夢」、「待宵花」等書後,仍持續在台灣、金門向大眾分享書中故事,雖然聽的人不同,但感動都是相同;期盼更多人能記得,當年是許多將士在金門堅守住八二三砲戰,台灣才能有如今的平安,並替戰事過去後仍艱辛生活下來的女性們,留下重要的歷史紀錄。

王瓊玲為「春閨夢」訪談陣亡將士遺孀時,其姪子王安民隨同以影像紀錄,去年11月他完成紀錄片「春閨夢外」,訴說春閨夢醒後,留下來的人如何艱辛生活。

王安民說,以他30多歲年紀,過去會認為歷史課本中所寫八二三砲戰很遙遠,但透過影像看這些遺孀、遺族訴說,「提到丈夫會難過、會失望、會遺憾,那個能量是真的會打在你心裡上的,原來戰爭後遺症還留著。」

此外,王安民表示,從拍攝的第一顆鏡頭,到最後進剪接,情緒不斷被拉扯,「會體認到戰爭不是一輩人打完就會結束,近70年前發生的事情,其實會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他說,「或許有人會覺得老套,但還是希望永遠和平。」

王安民說,「春閨夢外」目前仍未對外公開,正準備參加各地影展,期望在不同影展宣傳下,紀錄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