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 中央社
台藝術家齊聚 遠征威瑪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節
威瑪藝術節8月於德國登場,5組台灣團隊將呈現「台灣焦點II」單元,參演團隊今天與9月將前往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的團隊齊聚一堂,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他們就是代表台灣的國家隊。
「2025威瑪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節」聯合行前記者會今天舉行,李遠表示,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的藝術家與團隊,感謝他們將台灣的文化精神與創作能量帶上世界舞台,每個團隊走出國門那一刻,就是代表台灣,也因為眾人的努力與文化外交,可以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和韌性。
李遠說,德國曾有「威瑪共和」時期,當時藝術發展蓬勃,音樂家、藝術家、舞蹈家共創輝煌文化時代,今天看到參展團隊非常高興,也期許台灣有天真的能實現如此文藝復興。
今天與會團隊中,將由5組團隊打頭陣,率先在8月前往德國威瑪藝術節。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威瑪藝術節總監漢姆克(Rolf C. Hemke)多次合作,去年首先推出「台灣焦點」Taiwan Fokus單元後,今年則延續單元為「台灣焦點II」。
5組團隊及參演作品包含布拉瑞揚舞團舞作「路吶」、河床劇團「開房間」VR三部曲、(馬馬馬)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舞作「野台羅摩」、藝術家劉辰岫裝置作品「大地回音」、FOCASA馬戲團作品「苔痕」等。
9月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則由14組藝術家與團隊接棒,接續遠播台灣軟實力。此次由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策劃,以「異響共聲」(Polyphony)展覽回應大會主題「恐慌—是/否」(PANIC-yes/no)。
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表示,「異響共聲」展覽精神與音樂上指稱的「複調音樂」相同,結構複雜但充滿多樣性,期許在動盪且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中,展現與當今社會共生、共存的思考。14組作品主要展出場地有3個場域,其一為林茲電子藝術節主展場,將會有6件裝置作品。
6件作品包含藝術家何理、KLING KLANG KLONG「海境:回溯」、劉辰岫「大地回音」、紀柏豪「水景迴路」、張晏慈「於深淵中,再次作為感知者」、何曉玫Meimage Dance「林相繽紛-林投~姐ㄚ」及曾鈺涓「Jane書寫計畫」。
「2025威瑪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節」聯合行前記者會今天舉行,李遠表示,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的藝術家與團隊,感謝他們將台灣的文化精神與創作能量帶上世界舞台,每個團隊走出國門那一刻,就是代表台灣,也因為眾人的努力與文化外交,可以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和韌性。
李遠說,德國曾有「威瑪共和」時期,當時藝術發展蓬勃,音樂家、藝術家、舞蹈家共創輝煌文化時代,今天看到參展團隊非常高興,也期許台灣有天真的能實現如此文藝復興。
今天與會團隊中,將由5組團隊打頭陣,率先在8月前往德國威瑪藝術節。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威瑪藝術節總監漢姆克(Rolf C. Hemke)多次合作,去年首先推出「台灣焦點」Taiwan Fokus單元後,今年則延續單元為「台灣焦點II」。
5組團隊及參演作品包含布拉瑞揚舞團舞作「路吶」、河床劇團「開房間」VR三部曲、(馬馬馬)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舞作「野台羅摩」、藝術家劉辰岫裝置作品「大地回音」、FOCASA馬戲團作品「苔痕」等。
9月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則由14組藝術家與團隊接棒,接續遠播台灣軟實力。此次由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策劃,以「異響共聲」(Polyphony)展覽回應大會主題「恐慌—是/否」(PANIC-yes/no)。
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表示,「異響共聲」展覽精神與音樂上指稱的「複調音樂」相同,結構複雜但充滿多樣性,期許在動盪且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中,展現與當今社會共生、共存的思考。14組作品主要展出場地有3個場域,其一為林茲電子藝術節主展場,將會有6件裝置作品。
6件作品包含藝術家何理、KLING KLANG KLONG「海境:回溯」、劉辰岫「大地回音」、紀柏豪「水景迴路」、張晏慈「於深淵中,再次作為感知者」、何曉玫Meimage Dance「林相繽紛-林投~姐ㄚ」及曾鈺涓「Jane書寫計畫」。
最新生活新聞
-
-
高市府攜手台鋼雄鷹慶8/1原民日 招待族人看球
(22 分鐘前) -
過勞、霸凌、休假一次搞懂!勞動事務學院第二期課程開放報名
(23 分鐘前) -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美術百年建構」展 探索臺灣迷人藝術世界
(24 分鐘前) -
新北「淨零碳排與智慧建築論壇暨社宅展」開展 展現綠色社宅的成果與願景
(2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