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 中央社
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首降 在家量血壓助力關鍵
台灣40歲以上高血壓新發異常率達21.3%,18歲以上民眾1年1次722在家量血壓推廣,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首降,國健署進一步與超商、銀行合作建置血壓站,以利隨時掌握身體數據。
在台灣每4個成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0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由民國112年的16.5%下降到113年的16.0%,是近年首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18歲以上民眾1年1次「722在家量血壓」。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說,高血壓是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包含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甚至與失智症有關,根據112年成人預防保健分析,40歲以上高血壓新發異常率達21.3%,其中男性23.8%高於女性20.3%,建議18歲以上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尤其有家族史的民眾。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表示,高血壓多數時間沒有症狀,是無形殺手,沒有測量就不會知道,這也凸顯了定期量血壓的重要性,722原則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平均值。
林彥宏提醒,正確量血壓必須在測量前應先休息至少5分鐘,達到身體完全放鬆,量測前不可以抽菸、喝酒、喝咖啡,不要憋尿,更不要剛運動完就量血壓;量測時應後背靠著椅背、雙腳平放勿交叉,手輕鬆放在桌面,不要用力,間隔1分鐘後再進行第2次測量。
因「白袍高血壓」效應,進入醫療院所時,常常血壓會不自主升高,在家量血壓能獲得更準確數據、獲得數據較多,也更易掌握病患血壓變化。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應從年輕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同時配合定期在家量血壓或運用血壓站固定監測。
吳昭軍說,要求每個民眾家中都有一台血壓機是不切實際,為了讓「722在家量血壓」更接地氣,國健署與衛生所、便利商店、銀行、社區據點等「社區好厝邊」合作,建置血壓站,擴大血壓量測的可近性與便利性,讓「量血壓」從一個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在台灣每4個成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0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由民國112年的16.5%下降到113年的16.0%,是近年首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18歲以上民眾1年1次「722在家量血壓」。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說,高血壓是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包含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甚至與失智症有關,根據112年成人預防保健分析,40歲以上高血壓新發異常率達21.3%,其中男性23.8%高於女性20.3%,建議18歲以上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尤其有家族史的民眾。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表示,高血壓多數時間沒有症狀,是無形殺手,沒有測量就不會知道,這也凸顯了定期量血壓的重要性,722原則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平均值。
林彥宏提醒,正確量血壓必須在測量前應先休息至少5分鐘,達到身體完全放鬆,量測前不可以抽菸、喝酒、喝咖啡,不要憋尿,更不要剛運動完就量血壓;量測時應後背靠著椅背、雙腳平放勿交叉,手輕鬆放在桌面,不要用力,間隔1分鐘後再進行第2次測量。
因「白袍高血壓」效應,進入醫療院所時,常常血壓會不自主升高,在家量血壓能獲得更準確數據、獲得數據較多,也更易掌握病患血壓變化。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應從年輕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同時配合定期在家量血壓或運用血壓站固定監測。
吳昭軍說,要求每個民眾家中都有一台血壓機是不切實際,為了讓「722在家量血壓」更接地氣,國健署與衛生所、便利商店、銀行、社區據點等「社區好厝邊」合作,建置血壓站,擴大血壓量測的可近性與便利性,讓「量血壓」從一個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最新生活新聞
-
因婆婆「沒興趣」 尪答應孩出國玩卻食言!她氣炸:妻兒到底算什麼
(40 分鐘前) -
2025/07/23 空氣品質說明(22:00)
(46 分鐘前) -
大罷免帶來一連串惡果有利於「促統」!/ 楊雨亭
(52 分鐘前) -
當慈濟來的時候/丁倩
(56 分鐘前) -
新竹市立交響樂團慈善音樂會9/21登場 仁愛社福敬邀大家聽音樂做慈善
(5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