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07-28 | 中央社

NIAR劍橋發聲!臺英永續研發論壇登場 蔡宏營:打造科技外交與全球對話的橋樑

在氣候變遷與科技顛覆交錯的時代,臺灣國家實驗研究院(NIAR)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站上國際舞台,與全球共築永續未來。由NIAR與英國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力研究院(CISL)共同主辦的「臺英永續研發論壇」於2025年6月16日,在劍橋最具代表性的綠色建築Entopia Building隆重舉行,展現臺英產官學研攜手推動永續創新的決心。

這次論壇聚焦「淨零排放」、「建築環境韌性」與「永續半導體」三大議題,根據英國《The Icons》艾肯氏名人誌由多位國際學者專家共同參與,包括CISL永續創新總監Sam Laakkonen、捷克ACDRC主任Radek Holý、臺灣科技大學楊光磊教授與NIAR營運長徐玉學博士等,跨越歐亞界線,展開深度科技對話。

NIAR院長蔡宏營博士指出:「我們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他強調,NIAR已從傳統科研機構蛻變為技術轉譯與政策實踐的平台,並致力於讓臺灣科研成果轉化為全球解方。他更將此次論壇定位為「科技外交的具體實踐」,彰顯臺灣在全球永續浪潮中的貢獻與角色。

論壇現場聚焦四個由NIAR協助推進的技術團隊,包括鼎極科技(DEUVtek)、光濟科技(Light Momentum)、擷發科技(Microip/Arculus Lab)及台捷合作的ACDRC。從低碳材料、綠色AI晶片到國際晶片平台共創,這些企業展現了臺灣創新能量與國際接軌的真實成果。「這些不是單點突破,而是臺灣科技進入國際永續供應鏈的系統性實踐。」蔡宏營強調,NIAR積極支持高潛力團隊與國際接軌,並推動歐洲碩博士人才來臺實習研發,打造全球青年共創平台。此外,蔡宏營也介紹NIAR推動的「i-Dream創新科技計畫」,鼓勵七大國家級研究中心進行跨中心、跨國提案與合作,建立一套有機、具制度支撐的創新生態系。他強調:「真正的創新來自跨域對話的制度化,而非單一實驗室的競技」。

讓臺灣人才走出去,讓國際人才加入臺灣。蔡宏營指出:「科學的價值不在於數據,而在於它如何被社會吸納與實踐。」他盼透過NIAR,協助臺灣科技找到在全球的定位與價值,「讓世界看見臺灣,也相信與臺灣共創永續,是美好且值得的選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