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 中央社
平埔原住民族身分法草案 噶瑪蘭族憂成一族兩制
全台噶瑪蘭族約1600多人,目前還有很多族人因法令限制,無法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立院正在審理「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族人憂會出現「一族兩制」且法律地位不同產生族群分裂。
噶瑪蘭族是原住民第11族,今年正名邁入第23年,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截至民國113年約有1600人,分布宜蘭壯圍鄉、花蓮新城鄉、豐濱鄉及台東長濱鄉等。
部分噶瑪蘭族人因錯過身分登記,長期以來以「漢人」身分生活在部落內,而立法院正在審理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讓這群還沒恢復原民身分的族人,未來申請登記為「平埔原住民」。
參與推動噶瑪蘭族正名的花蓮新社部落女婿楊功明說,依現有草案登記噶瑪蘭族的族人,會變成「平埔噶瑪蘭族人」,與現有的「平原噶瑪蘭族人」形成一族兩制,且平埔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受到法律保障也不同,平原、山原才受原基法保障。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今天聲明表示,草案內容應加入「修法前具官方原住民族名稱者,得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意思是讓噶瑪蘭族人直接恢復成平地原住民身分的噶瑪蘭族,而不是「平埔噶瑪蘭族」。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要求,應從原住民身分法修法解決,協助噶瑪蘭族人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才能避免民族內部因法律地位不同,產生權利落差與族群分裂。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表示,原民身分是因血緣關係而來,是與生俱來的,並非登記取得或未登記而喪失身分。
噶瑪蘭族是原住民第11族,今年正名邁入第23年,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截至民國113年約有1600人,分布宜蘭壯圍鄉、花蓮新城鄉、豐濱鄉及台東長濱鄉等。
部分噶瑪蘭族人因錯過身分登記,長期以來以「漢人」身分生活在部落內,而立法院正在審理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讓這群還沒恢復原民身分的族人,未來申請登記為「平埔原住民」。
參與推動噶瑪蘭族正名的花蓮新社部落女婿楊功明說,依現有草案登記噶瑪蘭族的族人,會變成「平埔噶瑪蘭族人」,與現有的「平原噶瑪蘭族人」形成一族兩制,且平埔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受到法律保障也不同,平原、山原才受原基法保障。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今天聲明表示,草案內容應加入「修法前具官方原住民族名稱者,得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意思是讓噶瑪蘭族人直接恢復成平地原住民身分的噶瑪蘭族,而不是「平埔噶瑪蘭族」。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要求,應從原住民身分法修法解決,協助噶瑪蘭族人恢復平地原住民身分,才能避免民族內部因法律地位不同,產生權利落差與族群分裂。
花蓮縣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表示,原民身分是因血緣關係而來,是與生俱來的,並非登記取得或未登記而喪失身分。
最新生活新聞
-
北宜走廊鐵路改善環評大事記
(14 分鐘前) -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過關 鐵道局:估邀雙鐵討論整合
(15 分鐘前) -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過關 新建工程約59.6公里
(15 分鐘前) -
生態文化保存 鹿母潭溪復建全國唯一獲獎
(17 分鐘前) -
2025台南藝術節10/24起逾50場展演 府城變身大舞台
(2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