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 中央社
揭生態守護者神秘面紗 文總直擊外來種獵人
外來種綠鬣蜥近年橫行台灣中南部等地,文總今天推出「匠人魂」新系列影片,以「外來種獵人」為主角,一窺這支由政府組織且默默行動的神祕團隊,並從中看見生態守護的不易。
文化總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近年來,彰化芳苑和二林溪畔深受外來種綠鬣蜥及埃及聖(瞏鳥)的威脅,對台灣農業和生態造成嚴重危害,「外來種獵人」團隊面對這場生態戰,正肩負起守護台灣的任務。
文總秘書長李厚慶表示,影片中所提到的埃及聖(瞏鳥)及綠鬣蜥,皆為有心人士引入台灣後,遭惡意棄養並大量繁殖的代表生物,並嚴重影響了台灣原有的生態鏈和產業經濟。也因如此,更顯得這批全台僅有10組的「外來種獵人」有著多麼重要的使命。
「匠人魂」新影片主角是來自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獵人全志祥,他曾任憲兵特勤隊射擊教官,因山林經驗與軍旅訓練,成為獵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影片中可見他手持自製獵槍、潛行田野,憑著對動物習性的敏銳觀察與過人身手,執行每1場與時間競賽的任務。
全志祥自小在狩獵世家成長,跟隨父親進山學習獵人本領,獵人之於布農族,不僅是獵捕者,更是文化與智慧的傳承者。然而,在父親打獵歸途中驟逝後,全志祥曾一度遠離山林,不願涉足曾無比熟悉的林區,直到多年後才重新興起再次踏上獵徑的念頭。
為了能於封山期間自由進出,全志祥轉任林業保育署高山協作,重拾獵槍、加入外來種移除行列,實踐「守護山林」的信念。從埃及聖(瞏鳥)到綠鬣蜥,他皆以尊重生命為前提,會藉由觀察痕跡判斷其藏匿點,並盡量以最能降低獵物痛苦的方式迅速執行。
全志祥強調,部落耆老的狩獵傳統從不輕易開槍,一旦擊中獵物就必定會設法取回,這份對生命與大自然的敬畏,轉化為他執行任務時的謹慎與沉著。儘管移除工作也伴隨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但全志祥以布農族祖訓調整心態,將任務視為延續生命與文化的方式。
文化總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近年來,彰化芳苑和二林溪畔深受外來種綠鬣蜥及埃及聖(瞏鳥)的威脅,對台灣農業和生態造成嚴重危害,「外來種獵人」團隊面對這場生態戰,正肩負起守護台灣的任務。
文總秘書長李厚慶表示,影片中所提到的埃及聖(瞏鳥)及綠鬣蜥,皆為有心人士引入台灣後,遭惡意棄養並大量繁殖的代表生物,並嚴重影響了台灣原有的生態鏈和產業經濟。也因如此,更顯得這批全台僅有10組的「外來種獵人」有著多麼重要的使命。
「匠人魂」新影片主角是來自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獵人全志祥,他曾任憲兵特勤隊射擊教官,因山林經驗與軍旅訓練,成為獵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影片中可見他手持自製獵槍、潛行田野,憑著對動物習性的敏銳觀察與過人身手,執行每1場與時間競賽的任務。
全志祥自小在狩獵世家成長,跟隨父親進山學習獵人本領,獵人之於布農族,不僅是獵捕者,更是文化與智慧的傳承者。然而,在父親打獵歸途中驟逝後,全志祥曾一度遠離山林,不願涉足曾無比熟悉的林區,直到多年後才重新興起再次踏上獵徑的念頭。
為了能於封山期間自由進出,全志祥轉任林業保育署高山協作,重拾獵槍、加入外來種移除行列,實踐「守護山林」的信念。從埃及聖(瞏鳥)到綠鬣蜥,他皆以尊重生命為前提,會藉由觀察痕跡判斷其藏匿點,並盡量以最能降低獵物痛苦的方式迅速執行。
全志祥強調,部落耆老的狩獵傳統從不輕易開槍,一旦擊中獵物就必定會設法取回,這份對生命與大自然的敬畏,轉化為他執行任務時的謹慎與沉著。儘管移除工作也伴隨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但全志祥以布農族祖訓調整心態,將任務視為延續生命與文化的方式。
最新生活新聞
-
-
台新人壽分紅保單全面上陣 優異績效奠定最強後盾
(17 分鐘前) -
螢火蟲電影院美學融入城市親子共讀概念 最終場竹北市劃下圓滿句點
(17 分鐘前) -
南科台南園區周邊2道路115年完工 路網更完整便捷
(20 分鐘前) -
光影走進歷史場域-金馬動畫國片《八戒》高雄旗山武德殿精彩登場
(2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