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 中央社
世新大學支持文化深耕 廣電所原民導演再創影視教育價值
世新廣電系泰雅族導演開鏡原民微電影,再創影像敘事教育價值與文化深度。由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研究所二年級泰雅族導演曾宇平(Behuy Masao)執導的原住民微電影《球場邊的靈魂》,於8月1日原住民族日在世新大學體育館正式開鏡。該片獲得113年度文化部短片輔導金補助,並由SYAX夏和光文化製作團隊操刀製作,攜手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桃園羅浮高中校隊、新竹光復高中籃球隊等單位合作,透過「體育 ×文化×教育」的跨界整合,展現新世代原住民影像敘事的嶄新可能。
《球場邊的靈魂》以一名泰雅族學生球員為主角,描繪其在家人與夢想之間的掙扎。故事融合祖靈信仰、家庭情感與籃球競技,透過靈魂與汗水交錯的成長旅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刻意涵。曾宇平的創作風格以原住民族影像敘事與社會議題關注而聞名,過去作品《大豹:洄游》榮獲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首獎,《重燃之燼》更展現其對轉型正義議題的深刻思考。此次新作再度突破影像敘事的框架,結合真實校隊演出與原民豪華卡司,為台灣影視創作注入新活力。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大學支持原住民族學生,不只是鼓勵,而是讓文化與創作深根於每一個學院與實作現場,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電影拍攝過程中,世新大學提供校園場景支持,羅浮高中校隊由校長瑪紹・彼藺(Maso Pilin)親自帶隊參演,象徵校園文化、族語教育與影像創作的深度合作。跨界卡司陣容包括台鋼獵鷹職籃選手莊朝勝首次挑戰演出、新銳演員洪金輝及族語教師張英琪等,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創作的多元性與包容力。
世新大學廣電系長期致力於培養影視產業創作人才,憑藉金獎師資、頂尖設備與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專業訓練。碩士班創作組課程涵蓋影視製作、聲音設計、導演實務等多元領域,強調學生的獨立創作能力與文化思考,讓影像成為連結社會與文化的橋樑。曾宇平的創作成果正是世新廣電系辦學特色的最佳體現。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則以文化與教育深度結合,支持原住民族學生在學術與創作上的多元發展。透過資源整合與跨領域合作,讓文化創作在校園中深根。此次《球場邊的靈魂》的製作過程,充分展現世新大學在培育原住民影像創作人才上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世新大學以傳播教育為核心,結合法律、新聞、數位內容等多元領域,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廣電系的影視創作成果、原住民族資源中心的文化支持,皆展現了世新大學在影像創作與文化教育上的卓越地位。高中考生在志願選填期間,透過了解世新大學的辦學特色與亮點,將能找到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球場邊的靈魂》以一名泰雅族學生球員為主角,描繪其在家人與夢想之間的掙扎。故事融合祖靈信仰、家庭情感與籃球競技,透過靈魂與汗水交錯的成長旅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刻意涵。曾宇平的創作風格以原住民族影像敘事與社會議題關注而聞名,過去作品《大豹:洄游》榮獲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首獎,《重燃之燼》更展現其對轉型正義議題的深刻思考。此次新作再度突破影像敘事的框架,結合真實校隊演出與原民豪華卡司,為台灣影視創作注入新活力。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大學支持原住民族學生,不只是鼓勵,而是讓文化與創作深根於每一個學院與實作現場,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電影拍攝過程中,世新大學提供校園場景支持,羅浮高中校隊由校長瑪紹・彼藺(Maso Pilin)親自帶隊參演,象徵校園文化、族語教育與影像創作的深度合作。跨界卡司陣容包括台鋼獵鷹職籃選手莊朝勝首次挑戰演出、新銳演員洪金輝及族語教師張英琪等,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創作的多元性與包容力。
世新大學廣電系長期致力於培養影視產業創作人才,憑藉金獎師資、頂尖設備與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專業訓練。碩士班創作組課程涵蓋影視製作、聲音設計、導演實務等多元領域,強調學生的獨立創作能力與文化思考,讓影像成為連結社會與文化的橋樑。曾宇平的創作成果正是世新廣電系辦學特色的最佳體現。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則以文化與教育深度結合,支持原住民族學生在學術與創作上的多元發展。透過資源整合與跨領域合作,讓文化創作在校園中深根。此次《球場邊的靈魂》的製作過程,充分展現世新大學在培育原住民影像創作人才上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世新大學以傳播教育為核心,結合法律、新聞、數位內容等多元領域,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廣電系的影視創作成果、原住民族資源中心的文化支持,皆展現了世新大學在影像創作與文化教育上的卓越地位。高中考生在志願選填期間,透過了解世新大學的辦學特色與亮點,將能找到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最新生活新聞
-
-
網紅醫減重10天2死 藍委列舉違法劣跡
(20 分鐘前) -
禁食禱告決議通過 田納西基督徒同心祈求
(22 分鐘前) -
光電板放台糖農地 白緊追台糖、環境部
(23 分鐘前) -
清大研究果蠅嗅覺神經連結 開啟腦科學新方向
(2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