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5-08-07 | 中央社

百名學者連署不同意核三重啟 列舉7大理由

來自全國超過100個學校系所,包含理工、醫學、法律、人文社科等領域學者發起連署聲明,提出7項反對核三重啟理由,包括違反世代正義、無助國家安全等,呼籲公投投下不同意票。

「反對核三重啟,穩健能源轉型-學術界不同意第21號公投案連署」由發起聲明學者透過各自社群網絡齊發,希望藉由不同傳播管道邀請更多學術工作者加入連署,齊力呼籲社會大眾在8月23日對核三重啟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

發起學者之一、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指出,學術界通過發表聲明與推動連署表達對公共議題看法,是台灣民主化歷史中的重要傳統。能在發起階段即匯聚到超過100名來自不同校系所的學者擔任發起人,是過去從未出現的發起規模。

邱花妹認為,這次連署得到全國各地學者響應發起,凸顯各領域學術工作者對免於核災風險、守護家園與世代安全以及穩健能源轉型的重視與呼籲。

連署發起人名單中,有中央研究院院士暨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廖運範、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陳炳輝、台大地理系特聘教授簡旭伸、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謝奇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黃厚銘等人;還包括屏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黃文車等8名屏東在地大學學者、政大民族學系教授官大偉等7名原住民學者。

聲明提出7大論點。第1,活動斷層經過核三廠區,以及核三機組老化,已難以確保核安;第2,重啟核三將產生更多萬年核廢債留子孫,違反世代正義;第3,投資評估與重啟昂貴核電,卻只為6%的電力,不符經濟與時間效益。

第4,若繼續使用核電,將傷害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第5,減煤進程未受核電除役影響,證明重啟核電不是空污解方;第6,核電重啟無助於國家安全,更將延宕真正具能源韌性的再生能源發展;第7,重啟核三將延續犧牲體系,剝奪屏東人發展權,更是擁核者始終不敢面對的以鄰為壑心態。

聲明表示,由於台灣的地質條件與高人口密度,難以與核能本質性的危害、風險及萬年核廢難題相容,一旦發生核災,其衝擊的範圍與尺度遠遠高於其他類型能源。

聲明提到,在氣候危機與能源轉型關鍵時刻,應以回應在地社區與產業轉型需求,穩健推動多元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升級健全電網與分散式電力系統為核心,而非回頭重啟高風險、高成本且生產萬年核廢的老舊核電廠。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