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5-08-08 | 中央社

南大跨域團隊打造自然科學營 以實作學習啟發探究之心

為提升偏鄉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實作能力,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USR計畫團隊與臺南市七股區光復生態實驗小學合作,於7月28、30及31日共同辦理3日自然科學營隊。此次由6位大學生組成教學團隊,其中5位為師資生,成員來自教育學系、諮商與輔導學系、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與國語文學系,透過跨領域協作,設計融合知識與實作的自然科學課程。

營隊課程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設計,規劃五項「生活中的科學觀察實驗」,包括花青素圖畫紙、最強泡泡水配方、彩虹玻璃杯、氣球靜電與瓶中水實驗,引導學生從日常現象出發,理解觀察、假設與驗證的科學歷程。同時安排3項強調團隊合作與創意思考的「STEAM挑戰實驗」─太陽能烤箱、棉花糖高塔挑戰與投石機建構,透過小組競賽模式,鼓勵學生在限時內整合構想、動手實作,培養問題解決與創造思維。

營隊也融入藝術創作元素,設計兩項融合科學原理的美感課程─以表面張力呈現色彩變化的旋轉水蛇,以及透過葉脈拓印展現自然之美的葉脈藝術,讓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體會科學與美學的交融。

其中最受學生好評的課程之一,是改編自設計師彼得·斯基爾曼(Peter Skillman)在TED發表的「Marshmallow Challenge」─〈比薩斜塔〉活動。學生使用義大利麵、膠帶、棉線與棉花糖,在限時內建構最高且可支撐棉花糖的結構。過程中,學生透過分工合作、反覆嘗試與修正,學習力學原理與原型設計(Prototyping)思維,體會創新往往來自不完美的第一步,也培養了彈性與耐心。

南大教育系營隊透過自然科學實驗、STEAM挑戰與藝術創作,讓學生在觀察、記錄、歸納與推理等過程中建立基礎科學素養;對參與的大學生而言,則是一次深入偏鄉的教學實踐與自我成長經驗。未來團隊期盼持續走入偏鄉,透過多元教學縮減教育資源落差,協助學生發展自主探究與生活連結的能力。這段短暫卻充實的學習旅程,也將成為孩子們探索世界的起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