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 中央社
66行政區無24小時兒童急診 審計部建議研提對策
全台89家醫院提供24小時兒童急診,但分布不均,根據審計部最新總決算報告,仍有12個次醫療區,共計66個行政區轄內沒有,跨區就醫恐危及生命健康,衛福部應研議有效對策。
衛生福利部表示,承辦核心醫院計畫及周產期照護計畫的醫療院所,可透過個案,討論會議及遠距會診等多元方式,與鄰近醫療機構建立合作機制。
衛福部表示,將於114至115年核心醫院計畫及周產期照護計畫,強化核心、重點醫院與區域內提供周產期照護的醫療機構合作。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衛福部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其中包含布建24小時急診醫院,但是以縣市與生活圈為單位,而非次醫療區,她舉例如新竹縣市,因生活圈接近,就化為同一區域來布建兒童急症照護。
為提升醫療院所兒科緊急醫療能力,衛福部輔導醫院取得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高風險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能力認證,並推動「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提升兒科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及資源整合計畫」,期使每市縣均有24小時兒科急診緊急醫療服務。
審計部最新總決算報告引用衛福部民國113年11月1日公告資料,全國計有89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兒童醫院,或具備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醫療照護能力的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可提供未滿18歲兒童24小時急診醫療服務。
審計部報告指出,經以全國各次醫療區分析結果,仍有「桃園-中壢」等12個次醫療區,計66個行政區轄內尚乏開設24小時兒科急診的醫療院所,倘當地兒童遇有緊急醫療需求,須跨區就醫,恐不易掌握黃金搶救時效,危及生命健康。
審計部報告認為,衛福部應持續強化布建周產期照護網絡,促進各層級醫療院所合作,並針對兒科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妥擬有效因應對策,以增進兒童就醫可近性。
醫療區域劃分涉及資源分配,牽動病床及醫院數量,影響民眾就醫便利性;目前一級醫療區域6個、二級醫療區域17個,次醫療區域數51個。
衛生福利部表示,承辦核心醫院計畫及周產期照護計畫的醫療院所,可透過個案,討論會議及遠距會診等多元方式,與鄰近醫療機構建立合作機制。
衛福部表示,將於114至115年核心醫院計畫及周產期照護計畫,強化核心、重點醫院與區域內提供周產期照護的醫療機構合作。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衛福部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其中包含布建24小時急診醫院,但是以縣市與生活圈為單位,而非次醫療區,她舉例如新竹縣市,因生活圈接近,就化為同一區域來布建兒童急症照護。
為提升醫療院所兒科緊急醫療能力,衛福部輔導醫院取得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高風險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能力認證,並推動「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提升兒科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及資源整合計畫」,期使每市縣均有24小時兒科急診緊急醫療服務。
審計部最新總決算報告引用衛福部民國113年11月1日公告資料,全國計有89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兒童醫院,或具備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醫療照護能力的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可提供未滿18歲兒童24小時急診醫療服務。
審計部報告指出,經以全國各次醫療區分析結果,仍有「桃園-中壢」等12個次醫療區,計66個行政區轄內尚乏開設24小時兒科急診的醫療院所,倘當地兒童遇有緊急醫療需求,須跨區就醫,恐不易掌握黃金搶救時效,危及生命健康。
審計部報告認為,衛福部應持續強化布建周產期照護網絡,促進各層級醫療院所合作,並針對兒科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妥擬有效因應對策,以增進兒童就醫可近性。
醫療區域劃分涉及資源分配,牽動病床及醫院數量,影響民眾就醫便利性;目前一級醫療區域6個、二級醫療區域17個,次醫療區域數51個。
最新生活新聞
-
丹娜絲颱風重創臺南沿海 人安基金會號召社會援手
(19 分鐘前) -
日本鹽((空黽)市長佐藤光樹造訪台南 交流教育觀光
(20 分鐘前) -
善心助教育 施昌邑捐安全工作梯予南市多所學校
(22 分鐘前) -
臺南市 20 位「好人好事代表」出爐 余柷青議員上榜
(25 分鐘前) -
臺南愛情產業鏈底蘊深厚 七夕活動增添浪漫氛圍
(3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