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 中央社
環境部成立2週年 表揚15名各領域環保英雄
環境部今天慶祝成立2週年,頒發環保專業獎章,表揚15名環保英雄。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感謝各領域環保英雄將台灣熱愛環保的心召喚出來。
彭(啟)明說,環境部成立2週年,最大的成就不是頒布了多少法規,而是看見無數基層人員與環境夥伴默默付出的成果。許多人在各行各業都是環保部長,從事環保工作不分職業、不分年齡,每一份努力都是改變的力量,感謝這些環保英雄對台灣環境保護的貢獻。
彭(啟)明說,環境部從早期的污染防治,到如今的淨零轉型,未來將透過政策工具、科技導入與資源整合,成為所有環保夥伴最可靠的後盾。
彭(啟)明說,近年環境部面臨垃圾處理、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挑戰,網路卻有許多錯誤訊息,有賴環境部很強的事務體系主導轉變,堅持環保信念。環境部是內閣的環保糾察隊,環保工作是一項將保護地球志業與事業合在一起的工作,這是吸引他到環境部的最大因素。
今天是環境部升格以來首次辦理的環保專業獎章頒獎典禮,邀請歷任部長、前環保署署長、副署長、環保獎章評審委員及社會各界環保人士共同參與。
15名得獎人中,實踐類二等的陳志賢是亞洲水泥首席副廠長,他積極推動低碳產品與綠色技術,尤其在低碳水泥產品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實踐類三等的莊居芳是彰化縣大地保護協會執行長,長期致力於環保志工服務,推動在地社區環境教育宣導工作。
環境部也邀請10名獲得環境各項獎項的代表分享經驗。國家環境教育獎的得獎代表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說,家樂福長期推動環境教育及非籠飼雞蛋行動,讓環保實踐跳脫校園教學,融入日常消費與選擇。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陳祥薇榮獲查緝環保犯罪金環獎,其最為人稱道的事蹟是與環境部共同偵破大型跨區廢強酸棄置案,查扣新台幣8000萬元非法所得並起訴11人,藉由科技執法及跨部門合作,嚇阻環保犯罪,彰顯環境正義。
代表年輕世代的暨南大學學生邱彥霖,藉由參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讓大家看見年輕世代以鏡頭書寫土地與生命的連結,環境教育的理念正不斷被年輕人重新詮釋。
環境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鏈結環保夥伴網絡、推動企業與民間公私協力及加強社會溝通與落實公正轉型等工作,打破政府、企業與民間的界線。讓所有有志於環保的個人與團體,都能在投入環保工作時找到資源、找到夥伴,讓好的點子變成真實的行動,也讓環保從過去的政府單向治理,邁入全民參與、公私協力的新時代。
彭(啟)明說,環境部成立2週年,最大的成就不是頒布了多少法規,而是看見無數基層人員與環境夥伴默默付出的成果。許多人在各行各業都是環保部長,從事環保工作不分職業、不分年齡,每一份努力都是改變的力量,感謝這些環保英雄對台灣環境保護的貢獻。
彭(啟)明說,環境部從早期的污染防治,到如今的淨零轉型,未來將透過政策工具、科技導入與資源整合,成為所有環保夥伴最可靠的後盾。
彭(啟)明說,近年環境部面臨垃圾處理、氣候變遷、循環經濟挑戰,網路卻有許多錯誤訊息,有賴環境部很強的事務體系主導轉變,堅持環保信念。環境部是內閣的環保糾察隊,環保工作是一項將保護地球志業與事業合在一起的工作,這是吸引他到環境部的最大因素。
今天是環境部升格以來首次辦理的環保專業獎章頒獎典禮,邀請歷任部長、前環保署署長、副署長、環保獎章評審委員及社會各界環保人士共同參與。
15名得獎人中,實踐類二等的陳志賢是亞洲水泥首席副廠長,他積極推動低碳產品與綠色技術,尤其在低碳水泥產品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實踐類三等的莊居芳是彰化縣大地保護協會執行長,長期致力於環保志工服務,推動在地社區環境教育宣導工作。
環境部也邀請10名獲得環境各項獎項的代表分享經驗。國家環境教育獎的得獎代表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說,家樂福長期推動環境教育及非籠飼雞蛋行動,讓環保實踐跳脫校園教學,融入日常消費與選擇。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陳祥薇榮獲查緝環保犯罪金環獎,其最為人稱道的事蹟是與環境部共同偵破大型跨區廢強酸棄置案,查扣新台幣8000萬元非法所得並起訴11人,藉由科技執法及跨部門合作,嚇阻環保犯罪,彰顯環境正義。
代表年輕世代的暨南大學學生邱彥霖,藉由參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讓大家看見年輕世代以鏡頭書寫土地與生命的連結,環境教育的理念正不斷被年輕人重新詮釋。
環境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鏈結環保夥伴網絡、推動企業與民間公私協力及加強社會溝通與落實公正轉型等工作,打破政府、企業與民間的界線。讓所有有志於環保的個人與團體,都能在投入環保工作時找到資源、找到夥伴,讓好的點子變成真實的行動,也讓環保從過去的政府單向治理,邁入全民參與、公私協力的新時代。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東縣政府推動臺東高中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 中華路一段黑板樹再利用
(23 分鐘前) -
南市府相挺助工廠災後重建 恢復營運
(29 分鐘前) -
傾聽客戶聲音x精進服務品質 竹郵舉辦郵政壽險交流座談會加強與客戶互動聯繫
(37 分鐘前) -
佳里區海埔排水環境永續 公私協力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