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 中央社
資訊月「數位孝親節」:用科技重塑熟齡生活與家庭連結
在智慧手機不斷更新、應用程式層出不窮的今天,熟齡族群面對的數位落差愈發明顯。對許多長者而言,科技世界像是一扇既陌生又複雜的門,螢幕上的字體越來越小,功能操作越來越繁瑣。然而,在這波快速的數位轉型浪潮中,有一群教師默默耕耘在第一線,他們用一支手機、一段影片、一堂耐心細緻的課程,把熟齡族群重新帶回科技世界,並把生活與家庭的連結重新串起。
台北市電腦公會推動的「樂齡英雄會」教育創新社群,是這股力量的核心。透過實體課程、講座與工作坊,教師們不僅分享數位操作技巧,也交流教學方法與心法,讓樂齡教育不再孤軍奮戰。對長者而言,學會使用手機、視訊、APP不只是工具操作,而是生活自主、健康安全及與家人互動的新可能。對教師而言,每一次課堂中的眼神亮起、每一次學員成功使用科技解決問題,都是最深刻的成就感與使命感。
從疫情期間透過 Google Meet 線上洽談成功接單,到學會威力導演剪輯影片送孫女參賽,再到運用手機定位功能守護健康安全,每一個故事都展現科技如何化身為長者生活的安全網、陪伴與尊嚴的守護者。樂齡教師們的努力,不僅縮短世代距離,也為高齡社會開啟更多生活與學習的新可能。
▋教學即是陪伴 ▋陳淑敏老師-從Windows到AI,與長者共成長
陳淑敏老師在社區大學任教15年以上,見證了從Windows 97、98到Windows 11的數位轉型,她將這些更新視為重新設計課程、引導長者學習的契機。她分享,最感動的不是學員學會操作,而是看見他們在數位學習中重新找回自信與生活自主。
一位學員透過Google Meet完成線上洽談,成功接到訂單;另一位在德國旅遊突感不適,靠學過的Google翻譯即時與醫療人員溝通,爭取到寶貴就醫時間;還有一位學員用威力導演製作影片,指導剛考上大學的孫女參賽並獲獎。
陳老師觀察到,科技不僅改變生活便利,也促進家人互動:長者透過LINE或視訊與子女、孫輩保持聯繫,分享日常點滴,建立更緊密的親情連結。她說:「數位工具是橋樑,真正的力量,是陪伴與信任。」
▋生活化教學▋梁瑛芬老師-手機也能成為家庭安全網
梁瑛芬老師服務於北市多個社區據點超過12年,她以生活化、簡單有趣的方式教學,讓長者從害怕手機到能熟練運用各項功能。她特別記得一位90歲阿嬤學會「語音轉文字」後,每天用LINE問安,找回自主感,也讓教學者感受到成就與感動。
梁老師分享另一個案例:一位爺爺因身體狀況常跌倒,使用「緊急定位」功能後,在真正跌倒時及時通知家人,避免意外惡化;還有阿嬤學會AI後,開始為孫子搜尋作業資料、繪製AI圖片,形成三代數位共學時光,增進家庭互動與親子陪伴。
在課堂上,她用分層教學、重複練習與幽默化解挫折感,並安排助教輔導,讓不同背景、不同速度的學員都能跟上課程進度。梁老師認為,科技是安全網,也是尊嚴的象徵:「學會科技,他們更安心,也更勇敢面對生活。」
▋用數位記錄生命▋何麗文老師-攝影與影片帶來的陪伴
何麗文老師自2017年起接觸樂齡數位學習,從社區故事直播與影片紀錄開始,幫助長者用手機與App留下生命故事。她結合導覽攝影、影片剪輯與社區探索,讓課程不只是學科技,更是挑戰自我與紀錄人生的過程。
她分享,一位長者完成「一鏡到底」的家庭影片時,家人驚喜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家庭回憶!」另一位長輩透過拍攝與剪輯,將旅行經驗、社區文化與生活故事串成影片,參與分享會時成為同儕典範。何老師觀察到,透過這種學習方式,長者不再害怕3C產品,也能主動參與社區、記錄生活,並透過影片與家人溝通,減少孤獨感,增強家庭陪伴與互動。
她強調:「陪伴學習是樂齡教育的核心,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價值在於幫助長者敢表達、敢參與、敢重新與世界連結。」
▋從手機到心靈:數位孝親節開啟樂齡世代新生活
自2017年起,台北市電腦公會每年於「資訊月」設置樂齡專區,吸引數萬名熟齡民眾參與。今年,【樂齡數位生活樂園】首度推出「數位孝親節」概念,將科技從冷冰冰的工具轉化為家庭與生活的橋樑。對長者而言,一支手機、一個APP,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重拾生活自主、維繫親情、創造互動的可能。
展區以任務式互動體驗串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高齡科技應用,讓數位學習真正走入生活。樂齡教師與學員共同參與,不僅學會技能,更在互動中建立連結。他們的學習成果,成為世代交流的示範,也展現了科技陪伴的新典範。每一次成功操作,每一次即時分享,都在翻轉熟齡族與科技、與家庭的距離。
在政府政策、企業社會責任與學研合作的支持下,樂齡數位教育正成為縮短數位落差、提升老年幸福感的核心力量。「樂齡英雄會」則持續提供教師社群與創新課程的支持,讓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一種關懷、一種社會連結。科技的終點,不再只是功能;教學的起點,不僅是知識,而是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更有溫度。
台北市電腦公會推動的「樂齡英雄會」教育創新社群,是這股力量的核心。透過實體課程、講座與工作坊,教師們不僅分享數位操作技巧,也交流教學方法與心法,讓樂齡教育不再孤軍奮戰。對長者而言,學會使用手機、視訊、APP不只是工具操作,而是生活自主、健康安全及與家人互動的新可能。對教師而言,每一次課堂中的眼神亮起、每一次學員成功使用科技解決問題,都是最深刻的成就感與使命感。
從疫情期間透過 Google Meet 線上洽談成功接單,到學會威力導演剪輯影片送孫女參賽,再到運用手機定位功能守護健康安全,每一個故事都展現科技如何化身為長者生活的安全網、陪伴與尊嚴的守護者。樂齡教師們的努力,不僅縮短世代距離,也為高齡社會開啟更多生活與學習的新可能。
▋教學即是陪伴 ▋陳淑敏老師-從Windows到AI,與長者共成長
陳淑敏老師在社區大學任教15年以上,見證了從Windows 97、98到Windows 11的數位轉型,她將這些更新視為重新設計課程、引導長者學習的契機。她分享,最感動的不是學員學會操作,而是看見他們在數位學習中重新找回自信與生活自主。
一位學員透過Google Meet完成線上洽談,成功接到訂單;另一位在德國旅遊突感不適,靠學過的Google翻譯即時與醫療人員溝通,爭取到寶貴就醫時間;還有一位學員用威力導演製作影片,指導剛考上大學的孫女參賽並獲獎。
陳老師觀察到,科技不僅改變生活便利,也促進家人互動:長者透過LINE或視訊與子女、孫輩保持聯繫,分享日常點滴,建立更緊密的親情連結。她說:「數位工具是橋樑,真正的力量,是陪伴與信任。」
▋生活化教學▋梁瑛芬老師-手機也能成為家庭安全網
梁瑛芬老師服務於北市多個社區據點超過12年,她以生活化、簡單有趣的方式教學,讓長者從害怕手機到能熟練運用各項功能。她特別記得一位90歲阿嬤學會「語音轉文字」後,每天用LINE問安,找回自主感,也讓教學者感受到成就與感動。
梁老師分享另一個案例:一位爺爺因身體狀況常跌倒,使用「緊急定位」功能後,在真正跌倒時及時通知家人,避免意外惡化;還有阿嬤學會AI後,開始為孫子搜尋作業資料、繪製AI圖片,形成三代數位共學時光,增進家庭互動與親子陪伴。
在課堂上,她用分層教學、重複練習與幽默化解挫折感,並安排助教輔導,讓不同背景、不同速度的學員都能跟上課程進度。梁老師認為,科技是安全網,也是尊嚴的象徵:「學會科技,他們更安心,也更勇敢面對生活。」
▋用數位記錄生命▋何麗文老師-攝影與影片帶來的陪伴
何麗文老師自2017年起接觸樂齡數位學習,從社區故事直播與影片紀錄開始,幫助長者用手機與App留下生命故事。她結合導覽攝影、影片剪輯與社區探索,讓課程不只是學科技,更是挑戰自我與紀錄人生的過程。
她分享,一位長者完成「一鏡到底」的家庭影片時,家人驚喜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家庭回憶!」另一位長輩透過拍攝與剪輯,將旅行經驗、社區文化與生活故事串成影片,參與分享會時成為同儕典範。何老師觀察到,透過這種學習方式,長者不再害怕3C產品,也能主動參與社區、記錄生活,並透過影片與家人溝通,減少孤獨感,增強家庭陪伴與互動。
她強調:「陪伴學習是樂齡教育的核心,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價值在於幫助長者敢表達、敢參與、敢重新與世界連結。」
▋從手機到心靈:數位孝親節開啟樂齡世代新生活
自2017年起,台北市電腦公會每年於「資訊月」設置樂齡專區,吸引數萬名熟齡民眾參與。今年,【樂齡數位生活樂園】首度推出「數位孝親節」概念,將科技從冷冰冰的工具轉化為家庭與生活的橋樑。對長者而言,一支手機、一個APP,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重拾生活自主、維繫親情、創造互動的可能。
展區以任務式互動體驗串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高齡科技應用,讓數位學習真正走入生活。樂齡教師與學員共同參與,不僅學會技能,更在互動中建立連結。他們的學習成果,成為世代交流的示範,也展現了科技陪伴的新典範。每一次成功操作,每一次即時分享,都在翻轉熟齡族與科技、與家庭的距離。
在政府政策、企業社會責任與學研合作的支持下,樂齡數位教育正成為縮短數位落差、提升老年幸福感的核心力量。「樂齡英雄會」則持續提供教師社群與創新課程的支持,讓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一種關懷、一種社會連結。科技的終點,不再只是功能;教學的起點,不僅是知識,而是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更有溫度。
最新生活新聞
-
臺南獨家親子寵粉好康!救援小英雄波力特展登場
(7 小時前) -
屏東榮家中元普慶法會祈求平安吉祥
(7 小時前) -
強化產業競爭力 縣府領軍掌握公關危機秒變商機
(7 小時前) -
輔導會業務輔訪 與花蓮榮服處拜會地區企業
(7 小時前) -
2025/09/05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