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 中央社
「國際準則接軌×淨零建築落地」-ESG高峰會B論壇以彩繪光電BIPV與碳權開啟台灣建築轉型新戰略
八大國際組織專家齊聚高峰會,B論壇由在一起永續與ESG TIMES主辦,以「彩繪光電外牆」不眩光示範與綠色金融,串聯都市更新、近零建築與碳權新價值
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之「2025 ESG高峰會」於8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登場,集結國際與國內重量級講者,涵蓋永續揭露、綠色金融與科技減碳等關鍵議題;首波國際亮點包括 IFRS ISSB、GRI、EFRAG、XBRL International、IVSC 等組織代表共襄盛舉,為台灣與國際規範接軌奠定舞台。
昨日登場之B論壇「碳權驅動ESG商機:台灣建築產業的能源轉型與新價值」,由在一起永續科技與ESG TIMES共同籌劃主辦,ESG TIMES 執行長費聿德主持,聚焦政策協作、都市更新與綠色金融兩大座談軸線;與談橫跨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工研院及銀行、信保基金與商總、建築師、建商實務代表,完整鏈結「政策-產業-金融」落地路徑。
產業高度×政策呼籲-商總許舒博理事長
身兼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等要職的許舒博指出,企業不怕ESG帶來的成本,真正關鍵在於回收機制設計。他以「彩繪光電×廣告收益」模式為例,肯定在一起永續將外牆變資產的務實做法,能把減碳轉化為穩定現金流。並以產業代表身分呼籲政府:
1.能源政策刻不容緩,相關法規需盡速明確且接地氣;2.擴大綠色授信與信用保證工具,讓投融並行降低導入門檻;3.於自願減量與方法學上給予明確指引,讓碳權可驗證、可交易;4.以公部門示範與公有資產標案帶動市場規模化,形成政策-資本-技術的正循環。
政策路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
王榮進回顧公有建築能效標示與近零建築推動進度,並展示外牆立面彩繪太陽光電示範與新建建築屋頂設置光電法制化之階段成果;同時指出在一起永續於建研所材料實驗中心示範之彩繪光電外牆示範成效良好,彩繪塗層有效降低反射、避免光害且美化都市風貌,帶動住商部門減碳路徑逐步成形,今年公有建築仍將率先領頭改善。
國土治理×修法進度-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於會中表示,針對光電與能源法規,已在進行修正,將「加速修法」,預計於年底公告;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亦已將ESG淨零建築列為優先考量並完成修法。未來碳盤查與循環材料使用,將持續朝此方向推進。另就國土計畫法之區域計畫,能源系統的方法論正同步研議中,盼整合民間力量共同合作;並將透過AI整合大數據,加速完成各層級之盤查與決策支援,提升治理效率與透明度。
氣候治理×碳費與自願減量-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蘇意筠組長
蘇意筠組長指出,面對綠色轉型浪潮,建築產業最關切的是「成本」與「新收入」。就碳費而言,水泥與鋼鐵等建材業者今年已納入排放量計算,將成為明年繳費對象,確實會透過建材價格對建築成本造成影響;但依現行費率評估,對整體建築成本的影響不致超過1%,屬可管理範圍。為避免增加業者負擔,政策以經濟誘因設計為核心:企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或屬後續認定的高風險事業,在費率或排放量計算上可望獲得調整,鼓勵即早減量、加速轉型。
他並強調,節能與創能所帶來的減量績效,在依法定程序、方法學與審議機制下,可形成碳權,最終於台灣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包含定價與拍賣兩種方式,讓成果獲得合理價值。但碳權不是終點:減碳需要成本,更應看見其共效益,如能源費下降、營運風險降低與品牌價值提升;企業不應只把碳權當作唯一目的,而要把它視為強化競爭力的助推器。如同今天產業示範的隔熱建材同時能創造其他附加價值收益
科技支撐-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鄭名山副所長
鄭名山指出,AI能源管理(EMS)+再生能源+儲能的整體解決方案,正把建築轉為可與電網互動的節點;碳權應視為新科技導入的補貼而非唯一收益來源,企業須以方法學與外加性確保品質。他亦肯定在一起永續以創新材料與能源模組結合,讓光電模組同時兼具隔熱與創造循環經濟價值之方向。
(TED)商模亮點-在一起永續「外牆即資產」創造循環收益來源
論壇由在一起永續創辦人兼董事長薛煒立揭示三重價值循環經濟模型:外牆彩繪光電提供綠電、不眩光彩繪面兼顧美觀;並串聯廣告牆收益+再生電力節費+綠電憑證or碳權形成穩定現金流。情境示範試算(500kW、900㎡商用廣告面、行情與分潤假設)顯示,單面外牆年化約可達新台幣618萬元(實際依基地條件而異);同場亦分享企業—公部門—弱勢單位共贏的新商模,獲現場好評。
(TED)都更落地-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楊謙柔理事長
楊謙柔以「都市更新,不只是換新家」為題指出:台灣30年以上老屋占比逾四成,若更新案導入彩繪光電BIPV、節能設計與低碳建材,可同時創造環境效益與碳權收益,並回灌社區基金。其以實務情境說明:結合外牆廣告租金、自發自用節費與憑證收益,20年合計可形塑逾千萬元級長週期回饋,「碳權是都更的綠色貨幣」,可強化社區長期維運與財務穩健。
(TED)學術規範×品質治理-國立清華大學永續學院 范建得教授
范建得教授以「碳權與學術視角」梳理從《京都議定書》CDM到《巴黎協定》第六條ITMOs之演進,強調以方法學(Methodology)、外加性(Additionality)與MRV證據鏈為核心,避免「以碳權取代實質減量」之迷思,並建議在自願市場品質、衛星與區塊鏈監測、公平性等前沿議題上建立治理準則。
關於本論壇
B論壇由在一起永續與ESG TIMES共同主辦,時段8/27 10:00–11:45,包含主持開場、三場TED短講(薛煒立、范建得、楊謙柔)與「政策協作×能源轉型」、「產業落地×金融支持」兩階段對談;與談人橫跨政策端(氣候署、國土署、建研所、工研院)與落地端(信保基金、凱基銀行、建築師、建商)。
延伸閱讀/活動頁:ESG高峰會官網(https://www.esgardf.org/)。關鍵字:淨零建築、ESG、彩繪光電、BIPV、碳權、都市更新、建研所、循環經濟
公司簡介(Join It Sustainable Tech. Co., Ltd)
Join It 在建築外牆彩繪光電與低反射不眩光圖層等技術上深耕,並通過美國ANAB ISO 14064-1:2018與14064-3:2019查證,致力把建築表皮轉化為兼顧美學、節能與現金流的永續資產。
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之「2025 ESG高峰會」於8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登場,集結國際與國內重量級講者,涵蓋永續揭露、綠色金融與科技減碳等關鍵議題;首波國際亮點包括 IFRS ISSB、GRI、EFRAG、XBRL International、IVSC 等組織代表共襄盛舉,為台灣與國際規範接軌奠定舞台。
昨日登場之B論壇「碳權驅動ESG商機:台灣建築產業的能源轉型與新價值」,由在一起永續科技與ESG TIMES共同籌劃主辦,ESG TIMES 執行長費聿德主持,聚焦政策協作、都市更新與綠色金融兩大座談軸線;與談橫跨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工研院及銀行、信保基金與商總、建築師、建商實務代表,完整鏈結「政策-產業-金融」落地路徑。
產業高度×政策呼籲-商總許舒博理事長
身兼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等要職的許舒博指出,企業不怕ESG帶來的成本,真正關鍵在於回收機制設計。他以「彩繪光電×廣告收益」模式為例,肯定在一起永續將外牆變資產的務實做法,能把減碳轉化為穩定現金流。並以產業代表身分呼籲政府:
1.能源政策刻不容緩,相關法規需盡速明確且接地氣;2.擴大綠色授信與信用保證工具,讓投融並行降低導入門檻;3.於自願減量與方法學上給予明確指引,讓碳權可驗證、可交易;4.以公部門示範與公有資產標案帶動市場規模化,形成政策-資本-技術的正循環。
政策路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
王榮進回顧公有建築能效標示與近零建築推動進度,並展示外牆立面彩繪太陽光電示範與新建建築屋頂設置光電法制化之階段成果;同時指出在一起永續於建研所材料實驗中心示範之彩繪光電外牆示範成效良好,彩繪塗層有效降低反射、避免光害且美化都市風貌,帶動住商部門減碳路徑逐步成形,今年公有建築仍將率先領頭改善。
國土治理×修法進度-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於會中表示,針對光電與能源法規,已在進行修正,將「加速修法」,預計於年底公告;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亦已將ESG淨零建築列為優先考量並完成修法。未來碳盤查與循環材料使用,將持續朝此方向推進。另就國土計畫法之區域計畫,能源系統的方法論正同步研議中,盼整合民間力量共同合作;並將透過AI整合大數據,加速完成各層級之盤查與決策支援,提升治理效率與透明度。
氣候治理×碳費與自願減量-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蘇意筠組長
蘇意筠組長指出,面對綠色轉型浪潮,建築產業最關切的是「成本」與「新收入」。就碳費而言,水泥與鋼鐵等建材業者今年已納入排放量計算,將成為明年繳費對象,確實會透過建材價格對建築成本造成影響;但依現行費率評估,對整體建築成本的影響不致超過1%,屬可管理範圍。為避免增加業者負擔,政策以經濟誘因設計為核心:企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或屬後續認定的高風險事業,在費率或排放量計算上可望獲得調整,鼓勵即早減量、加速轉型。
他並強調,節能與創能所帶來的減量績效,在依法定程序、方法學與審議機制下,可形成碳權,最終於台灣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包含定價與拍賣兩種方式,讓成果獲得合理價值。但碳權不是終點:減碳需要成本,更應看見其共效益,如能源費下降、營運風險降低與品牌價值提升;企業不應只把碳權當作唯一目的,而要把它視為強化競爭力的助推器。如同今天產業示範的隔熱建材同時能創造其他附加價值收益
科技支撐-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鄭名山副所長
鄭名山指出,AI能源管理(EMS)+再生能源+儲能的整體解決方案,正把建築轉為可與電網互動的節點;碳權應視為新科技導入的補貼而非唯一收益來源,企業須以方法學與外加性確保品質。他亦肯定在一起永續以創新材料與能源模組結合,讓光電模組同時兼具隔熱與創造循環經濟價值之方向。
(TED)商模亮點-在一起永續「外牆即資產」創造循環收益來源
論壇由在一起永續創辦人兼董事長薛煒立揭示三重價值循環經濟模型:外牆彩繪光電提供綠電、不眩光彩繪面兼顧美觀;並串聯廣告牆收益+再生電力節費+綠電憑證or碳權形成穩定現金流。情境示範試算(500kW、900㎡商用廣告面、行情與分潤假設)顯示,單面外牆年化約可達新台幣618萬元(實際依基地條件而異);同場亦分享企業—公部門—弱勢單位共贏的新商模,獲現場好評。
(TED)都更落地-中華民國都更危老重建協會楊謙柔理事長
楊謙柔以「都市更新,不只是換新家」為題指出:台灣30年以上老屋占比逾四成,若更新案導入彩繪光電BIPV、節能設計與低碳建材,可同時創造環境效益與碳權收益,並回灌社區基金。其以實務情境說明:結合外牆廣告租金、自發自用節費與憑證收益,20年合計可形塑逾千萬元級長週期回饋,「碳權是都更的綠色貨幣」,可強化社區長期維運與財務穩健。
(TED)學術規範×品質治理-國立清華大學永續學院 范建得教授
范建得教授以「碳權與學術視角」梳理從《京都議定書》CDM到《巴黎協定》第六條ITMOs之演進,強調以方法學(Methodology)、外加性(Additionality)與MRV證據鏈為核心,避免「以碳權取代實質減量」之迷思,並建議在自願市場品質、衛星與區塊鏈監測、公平性等前沿議題上建立治理準則。
關於本論壇
B論壇由在一起永續與ESG TIMES共同主辦,時段8/27 10:00–11:45,包含主持開場、三場TED短講(薛煒立、范建得、楊謙柔)與「政策協作×能源轉型」、「產業落地×金融支持」兩階段對談;與談人橫跨政策端(氣候署、國土署、建研所、工研院)與落地端(信保基金、凱基銀行、建築師、建商)。
延伸閱讀/活動頁:ESG高峰會官網(https://www.esgardf.org/)。關鍵字:淨零建築、ESG、彩繪光電、BIPV、碳權、都市更新、建研所、循環經濟
公司簡介(Join It Sustainable Tech. Co., Ltd)
Join It 在建築外牆彩繪光電與低反射不眩光圖層等技術上深耕,並通過美國ANAB ISO 14064-1:2018與14064-3:2019查證,致力把建築表皮轉化為兼顧美學、節能與現金流的永續資產。
最新生活新聞
-
-
北市府:長照替代率達85% 籲衛福部收回指責
(25 分鐘前) -
女神曾菀婷寧夏夜市現蹤!超潮神器解放雙手
(30 分鐘前) -
生產、生活、生態、生命 中科管理局打造四生共榮國際化優質園區創造低碳永續新典範
(31 分鐘前) -
能源脫鉤下的中美新戰略版圖/魯云湘
(3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