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 中央社
新竹尖石國小跨域教學 融合泰雅文化與現代
新竹縣尖石國小將泰雅文化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發展雙文化並行的教學模式,透過「原民科學」等課程,讓學生在厚實的文化基礎上,擁抱現代科技與多元世界。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案例,尖石國小自108學年度辦理原民實驗教育,推動「雙文化」教學,以「原民科學」、「機器人跨域數位教育」、「建築文化」3大特色課程為核心特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根源,更透過跨域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面對未來的自信。
尖石國小校長陳智明表示,課程核心精神在於「文化為根,創新為翼」,透過文化記憶的喚起、跨域能力的養成與動手實踐的歷練,讓學生以自信的姿態走向未來,並把部落的智慧與故事傳遞到更遠的地方。他相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生命經驗的延伸與文化永續的實踐。
南投縣久美國小設計符合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面山教育及文化祭儀課程,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祭儀內容及重返祖居地等方式,加深對原住民族文化根源的認同感。從學生課程結束後給予教師團隊的回饋可知,這類教學方式及課程模組在文化扎根、提升自信等層面,具有一定成效。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提供專業諮詢協助,輔導實驗學校就課程架構設計與課程彼此交流學習,培育更多熟悉自身族群文化的原住民族人才。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案例,尖石國小自108學年度辦理原民實驗教育,推動「雙文化」教學,以「原民科學」、「機器人跨域數位教育」、「建築文化」3大特色課程為核心特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根源,更透過跨域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面對未來的自信。
尖石國小校長陳智明表示,課程核心精神在於「文化為根,創新為翼」,透過文化記憶的喚起、跨域能力的養成與動手實踐的歷練,讓學生以自信的姿態走向未來,並把部落的智慧與故事傳遞到更遠的地方。他相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生命經驗的延伸與文化永續的實踐。
南投縣久美國小設計符合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面山教育及文化祭儀課程,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祭儀內容及重返祖居地等方式,加深對原住民族文化根源的認同感。從學生課程結束後給予教師團隊的回饋可知,這類教學方式及課程模組在文化扎根、提升自信等層面,具有一定成效。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提供專業諮詢協助,輔導實驗學校就課程架構設計與課程彼此交流學習,培育更多熟悉自身族群文化的原住民族人才。
最新生活新聞
-
-
遠傳扮關鍵推手 「台灣美國喬治亞州智慧運輸雙邊論壇」促合作
(21 分鐘前) -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榮獲APIEM五星級認證 躍升國際會展教育典範
(23 分鐘前) -
利河伯地產攜手馬來西亞 Richmond Asia Group引進歐洲百年酒店品牌 Barceló 首度落地吉隆坡
(30 分鐘前) -
日本職人精神噱頭?學徒花10年看師傅炸天婦羅 他酸:在台灣早被笑死
(3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