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9-09 | 中央社

衛福部續推重點公費醫師計畫 石崇良說明關鍵原因

為解決偏鄉醫療困境,衛福部推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原本今年到期,如今確定續辦。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說明關鍵原因,除偏鄉需求,並因應跨領域專業人力需求興起。

台灣城鄉差距大,醫療資源嚴重分配不均,衛福部於民國105年重啟「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盼挹注偏遠地區及重點科別醫師人力的不足,第2期將於114學年度到期。

教育部今天表示,將依衛福部115學年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配合辦理,衛福部規劃9校醫學公費生名額,其中包含3校學士後醫學系,各獲配30名公費生名額。

衛福部長石崇良傍晚向媒體說明續辦原因,從過去經驗發現,公費生的成效、貢獻非常大,偏遠地區的部立醫院約6成醫師是公費生,例如金門醫院有93%為公費生,澎湖醫院公費生占70%,換言之若沒有公費生投入偏鄉服務,離島偏鄉恐怕會有嚴重的醫師荒。

石崇良表示,隨著科技發展,醫療產業對於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提升,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的本意就是希望借重有志於服務醫療領域者的第二專長,協助醫療發展,培育時間也相對較短,未來有助於擴大因應「醫師科學家」需求,對國家未來醫療生技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115學年度續辦的「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中,計有9校醫學公費生招生,包括台大、陽明交大、成大、慈濟、輔大、義守、清大、中興、中山,其中清大、中山及中興3校學士後醫學系獲配各30個公費生名額,而北醫大、高醫大、長庚大學等3校則不再招收公費生。

石崇良強調,新一期計畫為期10年,最重要的是善待公費生,而不是讓學生覺得自己簽下賣身契,即使在偏鄉服務,也要能夠作為可長可久的職涯發展選擇,會搭配醫學中心支援計畫進行,不讓公費醫師在偏鄉孤軍奮戰;近年來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持續留在偏鄉服務的人數也有增加趨勢。

對於現行1300名一般醫學生招生總量上限,石崇良說,衛福部考量醫學系畢業生的服務範圍不再只限於臨床,更可能擴展至新興科技、新藥研發的醫師科學家需求,將委託國衛院針對新興醫療型態、科技發展下所需的醫學系員額進行研究與評估,另外預計於116年進行整體醫療員額評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