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 中央社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首度參與資訊月「樂齡數位生活樂園」:教你懂生活
2025年臺灣正式跨入「超高齡社會」,全臺已有超過458萬名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人口更高達811萬人,占總人口超過三分之一。這群被稱為「樂齡世代」的民眾,多半並非數位原生族群,面對AI、智慧裝置與各式數位應用,常懷著「又愛又怕」的矛盾心情。
為了讓更多長者跨越數位落差,走進新世代的生活,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今年首度參與資訊月,以「教你懂生活」為主題,期盼將科技的便利與溫度帶給長者,讓他們學會運用數位工具,打造更自在、更有品質的第三人生。
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表示,數位科技本質上就是幫助人們活得更好,特別是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當下,若業者有意願投入這個市場,歡迎透過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的平台與管道優勢,協助媒合合適的產品讓長者親身體驗數位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與品質提升,業者不僅能藉由實際體驗獲得使用者的真實回饋,進一步優化設計與行銷策略,甚至有機會拓展至國際市場。讓這樣的交流合作更顯得雙贏且關鍵。
從樂齡中心到第三人生大學:打造學習新舞台
台灣社會正在快速變化,醫療進步讓壽命延長,退休年齡卻相對提前,55歲以上的民眾往往仍有健康體能與經濟基礎,是最有潛力的一群學習者。
「長輩們不僅有時間,也有消費力。很多人退休後反而開始嘗試新事物,甚至比年輕人更熱衷。」梁學政強調,科技不應是隔閡,而是能讓長者「活到老、學到老、享受到老」的最佳工具。
終身教育司多年來推動樂齡學習,至今已在全台3,118個里社區設立371個樂齡中心,每年吸引超過250萬人次參與,並由1.5萬名志工協助帶領。許多長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數位技能,還組成了1,000多個社團,持續交流、回饋社區。
2025年起,終身教育司更進一步推出「第三人生大學」。不同於以往較偏向才藝、生活化的樂齡課程,第三人生大學由38所大專院校開設,納入正規學位學程,讓許多當年因環境限制未能完成學業的民眾,能在退休後圓夢。「求學是第一人生,就業是第二人生,退休後就是第三人生。在長壽時代裡,學習沒有終點。」
除了正規課程,終身教育司也配合行政院「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自2024 年起建置「數位示範體驗場域」。透過大型互動螢幕、講師與數位幫手的協助,讓長者能實際操作智慧型手機學習防詐、使用LINE視訊,甚至嘗試AI圖片生成。目前體驗場域已設置10個點,2026年預計再增加10個,並優先落腳在偏鄉,以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數據證明:長者渴望學習
梁學政指出,為了讓更多民眾走出家門,終身教育司今年試辦「終生學習券」及「五館通行票」。補助民眾到社大、樂齡大學修課;五館通行票則能在一年內不限次數進入五大科學教育館所。
結果出乎意料的熱烈,2.2萬張終身學習券吸引32萬人次登記,3,300張五館通行票更有高達45萬人次搶抽,中籤率僅0.72%。顯示長者對於學習與走入公共空間的需求遠超預期。
另外,今年5月上線的「終生學習資源平台」嘗試整合全國終身學習資源,讓民眾能一站式搜尋課程及相關學習資源,從烘焙到木工,甚至AI、投資理財,都能快速找到。短短三個月吸引超過251萬瀏覽人次、41萬活躍使用者。
教你懂生活:數位賦能,打造幸福共融生活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今年首度參與資訊月「樂齡數位生活樂園×數位孝親節」,不僅展現多年來推動樂齡學習的成果,更將「數位幫手」服務帶進展場,現場駐點協助長輩即時解決手機、AI 應用及數位工具上的疑難雜症,讓數位陪伴成為最貼心的支持。
「數位幫手」的行動,也延伸自全台推動的「數位科技示範場域」計畫。這些場域廣邀大專校院學生投入服務行列,透過陪伴與諮詢,實現世代共學。對長輩而言,這是一份數位自立的力量;對年輕人而言,則是服務學習與生命教育的寶貴經驗。
「懂生活,不只是打發時間,而是善用數位科技,讓日子更安心、更豐富、更快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指出,當長者走出家門、持續學習,不僅能延緩退化、維持健康,更能避免在數位浪潮中被邊緣化。今年「數位幫手」與資訊月倡議的「數位孝親節」相互呼應,讓「陪伴」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跨世代共學的實踐,共同開創「學習無所不在,樂活數位新生活」的願景。
為了讓更多長者跨越數位落差,走進新世代的生活,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今年首度參與資訊月,以「教你懂生活」為主題,期盼將科技的便利與溫度帶給長者,讓他們學會運用數位工具,打造更自在、更有品質的第三人生。
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表示,數位科技本質上就是幫助人們活得更好,特別是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當下,若業者有意願投入這個市場,歡迎透過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的平台與管道優勢,協助媒合合適的產品讓長者親身體驗數位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與品質提升,業者不僅能藉由實際體驗獲得使用者的真實回饋,進一步優化設計與行銷策略,甚至有機會拓展至國際市場。讓這樣的交流合作更顯得雙贏且關鍵。
從樂齡中心到第三人生大學:打造學習新舞台
台灣社會正在快速變化,醫療進步讓壽命延長,退休年齡卻相對提前,55歲以上的民眾往往仍有健康體能與經濟基礎,是最有潛力的一群學習者。
「長輩們不僅有時間,也有消費力。很多人退休後反而開始嘗試新事物,甚至比年輕人更熱衷。」梁學政強調,科技不應是隔閡,而是能讓長者「活到老、學到老、享受到老」的最佳工具。
終身教育司多年來推動樂齡學習,至今已在全台3,118個里社區設立371個樂齡中心,每年吸引超過250萬人次參與,並由1.5萬名志工協助帶領。許多長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數位技能,還組成了1,000多個社團,持續交流、回饋社區。
2025年起,終身教育司更進一步推出「第三人生大學」。不同於以往較偏向才藝、生活化的樂齡課程,第三人生大學由38所大專院校開設,納入正規學位學程,讓許多當年因環境限制未能完成學業的民眾,能在退休後圓夢。「求學是第一人生,就業是第二人生,退休後就是第三人生。在長壽時代裡,學習沒有終點。」
除了正規課程,終身教育司也配合行政院「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自2024 年起建置「數位示範體驗場域」。透過大型互動螢幕、講師與數位幫手的協助,讓長者能實際操作智慧型手機學習防詐、使用LINE視訊,甚至嘗試AI圖片生成。目前體驗場域已設置10個點,2026年預計再增加10個,並優先落腳在偏鄉,以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數據證明:長者渴望學習
梁學政指出,為了讓更多民眾走出家門,終身教育司今年試辦「終生學習券」及「五館通行票」。補助民眾到社大、樂齡大學修課;五館通行票則能在一年內不限次數進入五大科學教育館所。
結果出乎意料的熱烈,2.2萬張終身學習券吸引32萬人次登記,3,300張五館通行票更有高達45萬人次搶抽,中籤率僅0.72%。顯示長者對於學習與走入公共空間的需求遠超預期。
另外,今年5月上線的「終生學習資源平台」嘗試整合全國終身學習資源,讓民眾能一站式搜尋課程及相關學習資源,從烘焙到木工,甚至AI、投資理財,都能快速找到。短短三個月吸引超過251萬瀏覽人次、41萬活躍使用者。
教你懂生活:數位賦能,打造幸福共融生活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今年首度參與資訊月「樂齡數位生活樂園×數位孝親節」,不僅展現多年來推動樂齡學習的成果,更將「數位幫手」服務帶進展場,現場駐點協助長輩即時解決手機、AI 應用及數位工具上的疑難雜症,讓數位陪伴成為最貼心的支持。
「數位幫手」的行動,也延伸自全台推動的「數位科技示範場域」計畫。這些場域廣邀大專校院學生投入服務行列,透過陪伴與諮詢,實現世代共學。對長輩而言,這是一份數位自立的力量;對年輕人而言,則是服務學習與生命教育的寶貴經驗。
「懂生活,不只是打發時間,而是善用數位科技,讓日子更安心、更豐富、更快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指出,當長者走出家門、持續學習,不僅能延緩退化、維持健康,更能避免在數位浪潮中被邊緣化。今年「數位幫手」與資訊月倡議的「數位孝親節」相互呼應,讓「陪伴」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跨世代共學的實踐,共同開創「學習無所不在,樂活數位新生活」的願景。
最新生活新聞
-
-
泥流型災害恐藏重金屬污染 公衛師提醒飲食守則
(49 分鐘前) -
連假第2天台中百貨停車場客滿 警方2度啟動斷流
(53 分鐘前) -
高市圖國際繪本沙龍盛大登場 義大利作家莫尼卡首度來台分享圖像情書
(55 分鐘前) -
柴山最溫暖的名字!洪木生辭世 陳其邁頒褒揚狀致敬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