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8° )
氣象
2025-09-28 | 中央社

彭(啟)明:南部有望設光電回收廠 擴大處理量能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2030年前在南部有機會新增1、2家光電回收業者,擴大回收處理量能;這次風災吹出光電疑慮,但他認為,這不代表是再生能源挫敗,而是要「reset之後,重新思考一下再往前走」。

颱風丹娜絲侵襲,導致南部地區多處太陽能光電設施受損,總計33光電案場,原初估約13萬5000片,經光電業者分類整理後,下修風災總受損影響為12萬1000片。

目前暫置的廢光電板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處理,彭(啟)明告訴中央社記者,經評估可能仍要近1個月;他解釋,光電板回收處理目前有2家廠商營運,一家在桃園,一家在苗栗,但回收價格因技術而異,光電廠商傾向選擇便宜處理方式。

彭(啟)明指出,經過這次風災,已經有業者向他表示有意願成立光電回收處理廠,這部分他是樂觀其成。他強調,特別是南部,有望在2030年前新增1、2間回收處理廠,更能應付未來大量退役光電板;且光電板的玻璃、膜、銀與銅等都是可回收資材,是循環經濟一部分。

近2個月,環境部除緊盯光電板後續處理外,也試著不斷澄清「有鳥因光電板廢水中毒」假消息。彭(啟)明說,雖已證實是AI製的假訊息,但仍發現到許多民眾還是會相信,只能一項一項用科學解釋。

彭(啟)明指出,在台南有一處虱目魚業者雖未因光電板受損,「但外傳光電板會讓魚有重金屬,反而讓他生計受到影響」;其實這次魚塭損壞的光電板很少,固定式的光電板幾乎沒有問題。

彭(啟)明再舉例,嘉義有一名雞農告訴他,因為禽舍舊石綿瓦屋頂這次颱風吹壞了,想換裝太陽光電,「但附近養雞戶卻說不要他裝」,細問才知道也是誤以為光電會讓鳥禽中毒。

不論是假的AI訊息、真的廢光電板處理進度,皆成為眾人關心焦點,進一步衍生出對再生能源隱憂,彭(啟)明強調,這不代表是再生能源挫敗,而是要「reset之後,重新思考一下再往前走」。

彭(啟)明解釋,政府有訂定再生能源目標,但應趁此機會讓好的業者繼續往前走,不好的就汰除;能源政策是需要協調的,它會涉及到環境、能源配比、能源安全等,是一個很複雜問題,但如果沒有得到社會支持,大家有疑慮,再往下走只是造成對立而已。

彭(啟)明除了之前呼籲進行光電總體檢外,面對環評也勾勒出未來規畫。他說,希望跨部會合作,在環評中可以運用開放性國土資料,假設現在要插一支風機,然後這附近有多少住戶、影響衝擊有多大,有一個想像空間,不是讓顧問公司幫環委描繪出不會有影響。

此外,彭(啟)明也希望能增加各主管機關對環境把關的份量,以陸域風機為例,假設可能涉及農地,就要先取得農業部許可再進入環評,「農業部沒有說OK,那我們就退件」,一定要讓每個部對涉及職掌的開發案表示意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