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 中央社
中大命名「恆春」小行星 慶祝建城150週年
至今發現超過800顆小行星的中央大學,將編號72487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恆春(Hengchun)」,藉此慶祝恆春建城150週年,向半島悠久的人文歷史與精神傳承致敬。
中央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副校長陳文逸表示,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恆春」這個名字承載150年來的歷史、文化與人情。希望未來的人們在星空中找到這顆小行星時,也能記起這片土地的故事,記起台灣在天文研究上的努力與貢獻。
陳文逸指出,每一顆被命名的小行星,都是科學與文化共同努力的印記。當恆春的學子們抬頭仰望星空時,能看見有一顆以家鄉命名的小行星,提醒他們勇敢追夢、探索未知。
有趣的是,中大曾於2006年將175583號小行星命名為「Pingtung(屏東)」;2009年台灣天文愛好者蔡元生發現365190號小行星,命名為「Kenting(墾丁)」。如今中大再以「恆春」為名的小行星,讓屏東「三星高照」(墾丁、恆春都位於屏東縣內),展現對地方文化的情感。
根據中大提供的資訊,「恆春」小行星於2008年8月29日,由中大鹿林天文台蕭翔耀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共同發現。「恆春」直徑約1.5公里,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繞行太陽一周的軌道週期為4.32年,近日點距離太陽約3.83億公里,遠日點則約4.13億公里。
自2006年鹿林巡天計畫啟動以來,中央大學不僅發現台灣史上第一顆彗星,也已發現超過800顆小行星,使台灣成為亞洲最活躍的小行星發現地之一。
中央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副校長陳文逸表示,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恆春」這個名字承載150年來的歷史、文化與人情。希望未來的人們在星空中找到這顆小行星時,也能記起這片土地的故事,記起台灣在天文研究上的努力與貢獻。
陳文逸指出,每一顆被命名的小行星,都是科學與文化共同努力的印記。當恆春的學子們抬頭仰望星空時,能看見有一顆以家鄉命名的小行星,提醒他們勇敢追夢、探索未知。
有趣的是,中大曾於2006年將175583號小行星命名為「Pingtung(屏東)」;2009年台灣天文愛好者蔡元生發現365190號小行星,命名為「Kenting(墾丁)」。如今中大再以「恆春」為名的小行星,讓屏東「三星高照」(墾丁、恆春都位於屏東縣內),展現對地方文化的情感。
根據中大提供的資訊,「恆春」小行星於2008年8月29日,由中大鹿林天文台蕭翔耀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共同發現。「恆春」直徑約1.5公里,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繞行太陽一周的軌道週期為4.32年,近日點距離太陽約3.83億公里,遠日點則約4.13億公里。
自2006年鹿林巡天計畫啟動以來,中央大學不僅發現台灣史上第一顆彗星,也已發現超過800顆小行星,使台灣成為亞洲最活躍的小行星發現地之一。
最新生活新聞
-
-
林燕祝建議A3類車禍納道路交通事故斑點圖 全面分析肇事熱點
(3 小時前) -
獨立書店「郭怡美」第3年 賣2萬本書辦139場活動
(3 小時前) -
麥當勞經典奶昔睽違9年回歸!一喝口感不對勁 他懷念「碎冰版」引爆網友回憶
(3 小時前) -
從A到C槽的距離!電腦磁碟槽命名藏歷史「為何電腦從C槽開始」 網友感嘆:那是我們的DOS年代
(4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