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2° )
氣象
2025-10-22 | 中央社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攜手臺南女中 解碼大員醫療史背後的臺灣味

為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與創新詮釋,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特規劃「大員市鎮歷史場域到校教育推廣計畫」,以先前豐碩的調查研究成果為根基,將其轉化為教案、教材及推廣方案,並進入校園。此次與臺南女中國文科林秀珍老師合作,規劃系列課程,主題涵蓋「解碼大員醫療史背後的臺灣味」、「藝術史裡的餐桌」、「17世紀臺灣公共設施與人群」及「17 世紀臺灣創意貼文實作課程」,透過跨域教學設計,開啟學生與文化資產對話的新途徑。

系列課程首先由9月份的「解碼大員醫療史背後的臺灣味」揭開序幕,該課程以文資處近年來研究成果豐碩的17世紀大員市鎮為起點,引導學生從歷史文獻中認識當時流通的物資與食材來源,認識壞血病、熱病等疾病如何促成維生素與營養知識的發展,並延伸至當時的海上醫療與補給系統。透過史料推理與感官體驗,學生發現番茄、芒果、高麗菜、味噌等熟悉食材,其實都曾跨越大洋、經由貿易船隊進入臺灣,形成今日飲食文化的基礎。

此次特邀請臺南在地小農輕食品牌「禾氣合秝」品牌經理林建穎先生擔任講師,帶領學生以「赤崁樓風華」、「安平港海風」、「府城四季」、「臺南小吃樂園」、「臺南未來城」五大主題創作沙拉,運用各種與大航海時代有關的食材,重構17世紀大員歷史意象。在學生的巧思下,17世紀商隊帶來的香蕉拼成商船,重新開啟臺南與世界歷史;用《熱蘭遮城日誌》即記載的玉米筍搭建出普羅民遮城牆,築起各國勢力的在臺角力;最後以火龍果與地瓜擺出「臺南未來城」,延續下一代對臺南成為永續古都的想像。透過料理設計與說菜,將航海史、城市地景與全球貿易的概念融為一體,讓歷史成為可以「吃」的故事。

其他主題課程將接續進行至10月23日,內容亦相當精彩、豐富,如帶師生復刻16、17世紀重要貿易商品之一的「克拉克瓷」,以及前往安平古堡進行現地教學,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黃恩宇副教授團隊與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共同策展人陳冠彰親自帶領師生,實地拜訪安平古堡與熱蘭遮博物館,最後再以文資處人氣粉專「熱蘭遮應援團」為教學案例,並結合先前課程所學,讓學生進行轉譯,進而創作成社群貼文,藉以培養學生以扎根在地的創意實作,開展屬於新世代的文化學習航程,並讓學生以臺南為起點,重新看見臺灣在世界史中的位置。

文資處表示,大航海時代不僅改變了世界地圖,也重塑了人類的餐桌,期盼透過課堂實作,讓學生體會到食材如何隨著航線、人群與技術的交流、擴散而旅行。此次推廣計畫不僅讓臺南文化走入校園,也讓學生從在地出發,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內容,理解歷史的多樣性與連結性。後續也將持續努力,將過去的研究成果化為可持續應用的教育資源,培養下一代以創意與行動傳承文化的能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