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6° )
氣象
2025-10-29 | 中央社

美信貸風險浮現揭「高槓桿裂縫」 渣打鄭子豐籲投資人分散配置

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指出,美國部份高槓桿產業的警鐘已然敲響。是時候檢視投資組合,而「分散配置」無疑是抵禦風險的強力盾牌。

「信貸蟑螂」正悄然爬上美國經濟的舞台。有句話說「若看見一隻蟑螂,暗處必然藏著更多」,當前零星的破產與信貸事件傳出,正揭示經濟體系中潛藏的裂縫。居高不下的利率與趨緩的經濟成長,讓脆弱性無所遁形,尤其在非投資等級債券,風險正加速浮現。儘管尚未構成系統性威脅,這些警訊已極需我們提高警覺。

「信貸蟑螂」藏身何處?

專攻無證移民的美國次級車貸機構Tricolor,於9月10日聲請Chapter 7(破產清算),引爆詐欺醜聞。美國司法部針對其證券化貸款中「擔保品重複質押」一事展開調查,導致不僅區域銀行,連大型銀行也被迫提列巨額壞帳。

數日後,汽車零組件巨頭 First Brands 隨即聲請Chapter 11(破產重整)。其負債高達約500億美元,資產卻不足100億。債權人揭露了該公司存在「帳外應收帳款融資」的詐欺計畫,高達23億美元資金疑已不翼而飛,目前正由司法部介入調查。儘管約11億美元的「債務人持有融資(DIP loan)」暫時挹注營運,但此案已撼動債市,加劇了市場對脆弱信用環境中可能爆發更廣泛違約的憂慮。

觸發點與共同特徵

除上述企業倒閉外,數家區域銀行近期亦揭露因詐欺性商業貸款而提列呆帳。綜觀這些事件,共同點在於借款人採用了舞弊或不透明的會計手法。在經濟榮景期,核貸過程普遍缺乏嚴謹的盡職調查,使這些問題遭到忽視,直到經濟逆風來襲,這些貸款才浮現成為壞帳。

信貸隱憂拖累美國銀行股

在我們9月發布的《2025 年 10 月全球市場展望》中,我們便建議對美國主要銀行股獲利了結,以應對就業市場降溫迫使聯準會重啟降息所引發的市場波動。近期第三季的銀行財報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儘管部份銀行盈餘優於預期,但資產品質的零星隱憂已然浮現,導致銀行股自 10 月初以來,表現落後美國股市大盤超過 470 個基點。

分批布局美股結構性成長與防禦性產業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仍屬獨立的詐欺個案。承受這些風險的美國「非存款金融機構」(NDFI)相關貸款,佔美國銀行業總貸款量不到10%。

儘管這對銀行體系尚不構成系統性風險,但該比例在過去10年間已成長逾1倍。我們敦促投資人對非存款金融機構曝險較高的銀行業抱持戒心。整體而言,對美股依舊保持樂觀,但認為應審慎地將佈局重心適度轉向科技、通訊和醫療健護等相對具有更強勁盈餘成長前景的產業。

債券市場的啟示

在債券配置上同樣注重資產品質,偏好投資級企業債券。近來殖利率溢價的上揚為戰術型投資人敞開布局機會,畢竟美國企業的整體違約率仍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考量美元長線可能趨貶,評估英國政府公債與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預期具備較佳的上漲潛力。

如何防堵投資組合中的「害蟲」?

「信貸蟑螂」的現蹤揭示了美國特定高槓桿領域的裂縫,而當前並未構成系統性的威脅。但即便如此,我們仍需採取預防性的「害蟲防治」,嚴格審視投資組合是否曝險於體質不穩的貸款。總而言之,多元分散的配置仍是強力的盾牌。我們應建立一個橫跨產業、區域和資產類別的「全方位投資組合」,並優先考量資產品質與具防禦型成長的領域,以駕馭任何潛在的風浪。

警語:本文所載資訊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並非投資的依據或投資建議,且無意作為買賣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請求或要約,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所有的資訊、觀點及任何所提及的價格,均可能在未通知的情況下改變。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英商渣打銀行及渣打集團其他關係企業並不承擔或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且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並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文件著作權屬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任何人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引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