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3° )
氣象
2025-11-05 | 中央社

AI估值與永續治理新時代!「AI × IP × ESG × 生物多樣性評價工作坊」圓滿成功!

在AI時代與永續轉型並進的浪潮下,企業如何正確衡量技術創新與無形資產的價值,正成為投資決策與公司治理的新焦點。為協助產業與新創掌握全球估值趨勢,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與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協辦的「AI、IP、ESG及生物多樣性評價工作坊」,於昨(11月4日)下午2時至5時在台北登場,邀集國內外重量級講者齊聚,深入探討「AI ×智慧財產×永續治理」的未來評價新思維。

本次工作坊內容精彩,首先登場為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擁有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長期深耕無形資產評價與永續經濟與政策研究,現任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常務理事兼AI暨ESG委員會主委、也擔任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首兩屆理事長暨永續發展組召集人。她以「AI科技、智慧財產與永續發展之評價」為題,帶領聽眾從全球市場與ESG評價趨勢出發,剖析國家市值、品牌價值與永續治理之間的關聯;進而揭示AI新創的募資與評價挑戰,解析AI產業特有的「無形資產與團隊溢價」概念;最後並介紹生技研發領域估值的決策模型,展現長期創新如何轉化為可衡量的價值。她強調,AI與生技產業正重塑估值邏輯,而懂得「看見尚未實現的價值」,正是新世代投資與策略領導者的核心能力。

緊接著TEJ台灣經濟新報永續發展部協理方順逸以「可預見的衝擊:自然與實體風險如何影響企業價值」為題,解析氣候與自然風險的財務衝擊。他說明從TCFD到TNFD的國際揭露演進,將氣候風險與生物多樣性熱點對應企業營運據點進行分級,並結合實際案例,揭示極端氣候、淹水與乾旱事件如何轉化為企業資產減損與營運風險,並分享ESG資訊揭露對企業融資與評價的連動效應。

壓軸講者為國際評價專家專業認證協會(IACVS)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他以「Evolution of Business Valuation Best Practices: AI, ESG, IP and Biodiversity」為題,從全球視角探討AI在評價領域的應用潛力與專業限制,並剖析ESG與智慧財產在企業估值報告中的整合方法,分享國際準則與最新實務動向。

工作坊在熱烈討論與專業交流中圓滿落幕。三位講者從AI技術、智慧財產到自然風險揭露,為我國無形資產評價與永續治理注入新視野。台經社指出,AI與ESG的融合不僅是全球評價標準的趨勢,更是企業競爭力重塑的契機。未來將持續深化跨領域的估值實務與永續治理研究,促進國際接軌與本土化應用,推動建立「以價值導向的永續經濟生態系」。更多關於台經社AI科技及永續發展議題,請參閱:https://www.bioeconomy.tw/esg/。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