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 中央社
教育部推學前融合教育 469個教師社群交流知能
有別於傳統分離式的特教班,近年朝向「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和普通學生一同學習。在學前教育階段,全國已成立469個教師社群,在經驗交流中累積專業能力。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自109至114學年度,累計已成立469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鼓勵教保服務人員、學前特教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自主選定融合教育議題深入探討,進一步提升其融合教育的專業知能。
南投縣南投國小附設幼兒園就成立2個跨專業學習社群,深入探究輔助溝通系統(AAC)及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的理論、應用策略與實際操作方式,運用符號、輔具、圖片等工具協助溝通,並讓來自不同場域的成員能更加了解彼此的角色與職責,進而發展出獨具地方特色的實務運作模式。
教育部表示,教師社群可視實際需求,採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製作、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媒材研發、行動研究、協同教學、案例探討或專題講座等多元方式運作。同時,為了鼓勵教保服務人員積極參與,各社群可核實申請教保專業知能研習時數。
融合教育是讓特教生(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同一班級中學習,而非隔離開來。這樣的作法可以幫助特教生及早融入社會,也能培養一般生的包容和接納能力。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自109至114學年度,累計已成立469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鼓勵教保服務人員、學前特教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自主選定融合教育議題深入探討,進一步提升其融合教育的專業知能。
南投縣南投國小附設幼兒園就成立2個跨專業學習社群,深入探究輔助溝通系統(AAC)及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的理論、應用策略與實際操作方式,運用符號、輔具、圖片等工具協助溝通,並讓來自不同場域的成員能更加了解彼此的角色與職責,進而發展出獨具地方特色的實務運作模式。
教育部表示,教師社群可視實際需求,採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製作、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媒材研發、行動研究、協同教學、案例探討或專題講座等多元方式運作。同時,為了鼓勵教保服務人員積極參與,各社群可核實申請教保專業知能研習時數。
融合教育是讓特教生(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同一班級中學習,而非隔離開來。這樣的作法可以幫助特教生及早融入社會,也能培養一般生的包容和接納能力。
最新生活新聞
-
-
各地多雲到晴早晚仍涼 西半部高溫可達攝氏33度
(1 小時前) -
猛獸界「情緒最穩」小獅?哈爾濱「小毛」下巴隨便摸
(2 小時前) -
AI衝擊勞動就業 辛炳隆籲納工會參與權
(2 小時前) -
AI恐影響台灣4職務 人力業者提3建議緩解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