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 中央社
臺南地方創生跨縣市交流 從土地到設計 看見百工百業的創新日常
自108年地方創生列車啟動以來,臺南市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並於111年成立「臺南市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作為市府推動創生政策的統籌窗口,為促進跨縣市及跨領域的經驗交流,於114年10月22日舉辦「從土地到設計-走訪百工百業的日常創造」地方創生跨縣市交流活動。活動結合實地參訪與走讀體驗,邀集本市各區推動地方創生之公所與在地團隊共同參與,期望藉由交流學習與現地見學,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與合作契機,持續推動臺南地方創生多元發展。
上午的參訪行程來到位於彰化北斗的「田野勤學」,由返鄉青年團隊分享自104年創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團隊以「回到北斗家鄉,種臺灣自己的黃豆」為出發點,致力推動綠色糧食、自然農業與健康大地的核心行動,長年深耕於國產黃豆的永續耕作與食農教育。田野勤學融合教育專業與跨域知識,以「農業」、「飲食」、「教育」三大方向構築食農生態圈,進一步提出四大實踐軸線——友善耕作見學、黃豆飲食工藝、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以及社群跨域合作行動。下午行程則轉往「2025台灣設計展」,該展以「設計」為核心視角,串聯城市文化與生活記憶。為讓參與者能從展覽延伸至地方生活脈動,活動特別安排「彰旅行.行家帶路走讀小旅行」體驗,以「展覽×街區」雙軸並行形式辦理,透過展館觀展與城市走讀的結合,讓參與者從不同面向理解設計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地方創生的推動不僅是發展產業,更是串聯人與土地的過程。透過跨縣市的實地交流,能讓不同地區的團隊彼此借鏡,學習如何以地方文化為基礎,發展出兼具永續精神與創新價值的行動方案。臺南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多樣產業能量,經濟發展局將持續協助各區公所及地方團隊強化提案能量,連結更多專業資源,讓地方創生成為城市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推進力量。
經濟發展局張婷媛局長指出,本次交流活動不僅帶領地方創生團隊走出臺南、跨域學習,也藉由實際體驗設計展與地方產業的融合過程,啟發更多關於地方創新、永續經營及文化再造的思考。參與團隊紛紛表示,此行收穫豐富,從北斗的黃豆故事到彰化的設計策展,皆展現出地方如何以自身文化與產業為基礎,發展出兼具創意與永續精神的地方創生模式。
未來,臺南市政府將偕同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持續深化跨縣市合作與經驗分享,推動更多形式的見學交流,協助在地團隊強化提案能量,並連結不同領域的專業資源,讓地方創生成為帶動城市發展與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透過從土地到設計的串連實踐,臺南正一步步形塑屬於自身的地方創生樣貌,讓每個區域都能發揮獨特魅力,持續為城市注入創新能量與永續動力。
上午的參訪行程來到位於彰化北斗的「田野勤學」,由返鄉青年團隊分享自104年創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團隊以「回到北斗家鄉,種臺灣自己的黃豆」為出發點,致力推動綠色糧食、自然農業與健康大地的核心行動,長年深耕於國產黃豆的永續耕作與食農教育。田野勤學融合教育專業與跨域知識,以「農業」、「飲食」、「教育」三大方向構築食農生態圈,進一步提出四大實踐軸線——友善耕作見學、黃豆飲食工藝、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以及社群跨域合作行動。下午行程則轉往「2025台灣設計展」,該展以「設計」為核心視角,串聯城市文化與生活記憶。為讓參與者能從展覽延伸至地方生活脈動,活動特別安排「彰旅行.行家帶路走讀小旅行」體驗,以「展覽×街區」雙軸並行形式辦理,透過展館觀展與城市走讀的結合,讓參與者從不同面向理解設計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地方創生的推動不僅是發展產業,更是串聯人與土地的過程。透過跨縣市的實地交流,能讓不同地區的團隊彼此借鏡,學習如何以地方文化為基礎,發展出兼具永續精神與創新價值的行動方案。臺南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多樣產業能量,經濟發展局將持續協助各區公所及地方團隊強化提案能量,連結更多專業資源,讓地方創生成為城市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推進力量。
經濟發展局張婷媛局長指出,本次交流活動不僅帶領地方創生團隊走出臺南、跨域學習,也藉由實際體驗設計展與地方產業的融合過程,啟發更多關於地方創新、永續經營及文化再造的思考。參與團隊紛紛表示,此行收穫豐富,從北斗的黃豆故事到彰化的設計策展,皆展現出地方如何以自身文化與產業為基礎,發展出兼具創意與永續精神的地方創生模式。
未來,臺南市政府將偕同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持續深化跨縣市合作與經驗分享,推動更多形式的見學交流,協助在地團隊強化提案能量,並連結不同領域的專業資源,讓地方創生成為帶動城市發展與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透過從土地到設計的串連實踐,臺南正一步步形塑屬於自身的地方創生樣貌,讓每個區域都能發揮獨特魅力,持續為城市注入創新能量與永續動力。
最新生活新聞
-
-
颱風鳳凰逼近 台中非洲豬瘟案場加固圍籬封閉防疫
(26 分鐘前) -
2025/11/10 空氣品質說明(22:00)
(51 分鐘前) -
中榮嘉義灣橋分院慶醫師節 表揚年度卓越典範4醫師
(56 分鐘前) -
成大醫余文豪醫師獲紫絲帶獎新銳獎 守護高風險童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