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0° )
氣象
2025-11-11 | 中央社

後疫情時代淡江大學的未來與前瞻研究 專書《築夢未來》出版

淡江大學自1970年代率先引進「未來學」研究,不僅是全臺最早推動相關學術領域的高等學府,更以深厚的研究基礎與實踐成果,奠定其在未來學教育上的領導地位。為慶祝創校75週年,淡江未來化委員會出版紀念專書《築夢未來(Change Makers)》,以中英雙語呈現校史回顧與未來展望,展現該校自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引入未來學理念以來,持續深化教育創新、推動永續發展的遠見與實踐力。

本書由教育學院院長陳國華與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訪問研究員蘇哈爾(Sohail Inayatullah)共同主編。兩位主編在序文中指出,這本專書不僅是紀念淡江創校75週年的重要出版品,更是一份引領行動、推動轉型的指南。全書共收錄6篇專文,串連淡江未來學的發展脈絡,從創辦人張建邦博士開啟未來教育的初心出發,回顧制度化歷程與學術傳承。

《築夢未來》同時以經濟視角剖析全球化下的挑戰與契機,為未來研究奠定更宏觀的思維格局,深化理論與實踐間的對話,展現教育者面對時代變遷的省思與堅持。最後由張家宜董事長接棒,以「全面品質管理(TQM)」結合「未來素養(Futures Literacy)」理念,描繪淡江在新時代的創新藍圖與轉型方向。6篇文章前後呼應,構築出淡江未來學承先啟後、持續開創的完整圖像。

專書中特別收錄《未來研究》編輯委員樂芙恩(Lavonne Leong)專訪,聚焦張家宜董事長的專文〈未來的創造:後疫情時代淡江大學的未來與前瞻研究〉。該文探討張家宜如何以全面品質管理與未來學,深化學校的創新與永續策略,強調未來素養對教育與社會的重要性,並提出「ESG+AI=∞」的理念,展現淡江融合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與人工智慧(AI)以開創校務發展願景。

陳國華主編表示,《築夢未來》重溫1975年《明日世界》創刊時所描繪的科技與生活圖景,也延續張建邦創辦人對「未來學」的核心精神:「對創辦人而言,未來學不僅是探索新興趨勢與情境,更在於共同創造理想的未來。」這本專書既是回顧,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宣言,是淡江在AI世代持續以教育引領社會轉型的堅定承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