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5-11-18 | 中央社

勤業眾信展望2026能源、資源與工業產業趨勢 打造台灣智慧島

因應全球AI加速發展並重塑能源供需規模與型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將於12/3(三)舉辦「低碳能源,決定AI未來」研討會,攜手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虛擬電廠工作小組齊力探討AI時代下的電力與能源轉型之趨勢與挑戰,以布局未來發展策略。

勤業眾信能源、資源與工業產業負責人溫紹群指出,2025年台灣面臨國際經貿新秩序挑戰供應鏈與AI產業規模化的浪潮,也加速百工百業的智慧化以推動產業升級。同時,能源需求正以產業聚落、資料中心等大型場域為核心的多區域方式向外擴張,使能源不再只是供需管理,更是緊密牽動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戰略,也是台灣邁向智慧島之關鍵要素。面對半導體、AI產業與大型場域推動的能源新結構,對應的政策、投資與基礎建設發展將使台灣在關鍵賽局中掌握契機。

能源躍升為產業韌性的核心策略,投資動能是關鍵

溫紹群表示,產業韌性的關鍵構面除了地緣政治、供應鏈布局與科技賦能之外,隨著AI深入產業價值鏈並帶動更多電力需求,能源與電力從成本考量逐步成為產業韌性與企業持續營運的策略考量。當百工百業加速智慧化,能源與AI不再限於單向相互影響,更是在重新建構產業結構;而AI的應用需求推動資料中心的快速增設,已勾勒電力需求成長的陡峭曲線,顯現能源的韌性與成本將是影響AI產業成長幅度的關鍵。 此外,AI具有成為提供優化電網預測與電力調度的創新解方潛力,也呼應到最新COP30聚焦透過釋放科技力量強化調適能力與重新定義之韌性。

從政府到產業正改寫市場結構參與者的戰略邏輯,包含政策制定、基礎建設規畫、新興商業模式布局等,能源已從資源配置的角色進階成為打造產業韌性須納入的策略與投資核心考量。

根據勤業眾信《2026能源、資源與工業產業趨勢展望》中提及的AI發展與電氣化推動,雖使用電大幅成長,電網負載面臨考驗,但AI也是優化電網預測與調度的關鍵應用,有利於成為能源系統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該報告以美國市場為例指出,美國電力產業資本需求至 2030 年預估超過 1.4 兆美元,公用事業以併購策略確保資金能支持強化電網等基礎建設,此格局凸顯能源與電力的投資動能與併購策略將關鍵支持AI產業升級與能源轉型,是台灣提升產業韌性的借鏡。

電網進入AI時代,儲能與虛擬電廠成進行式

勤業眾信電力、公用事業與再生能源產業負責人林孟衞表示,國際能源總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於2025年發布首份《能源與AI報告》預測資料中心用電需求預計在2030年前成長翻倍,經濟部能源署於11月初公告5MW以上的資料中心建置須符合審查與能源使用效率(PUE)規範,多方顯現AI資料中心發展深刻影響電網負載與電力調度。

因應AI對即時高速運算與24/7營運穩定性之需求,具備即時穩定與彈性調度的儲能與虛擬電廠正成為關鍵。根據勤業眾信《2026電力與公用事業產業趨勢展望》指出,透過部署儲能以擴大需量反應之應用,是公用事業優化尖峰供需配置的趨勢。而超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hyperscalers)具潛力透過AI驅動的調度平台更精準配置電力供需,以強化電網韌性,呼應虛擬電廠(VPP)透過整合再生能源、電動車等分散式能源(DERs)之模式,將有利於提升電力使用效率。

多元綠能加速推進,強化半導體與AI產業競爭力

林孟衞表示,半導體與AI產業同時面對國際供應鏈RE100合規要求,資料中心同步邁向24/7無碳電力之目標。面對未來持續成長的用電需求,除了優化電力配置與調度,多元綠能是同等重要的路徑。勤業眾信《2026再生能源產業趨勢展望》指出,地熱與水力等具備穩定供電能力的分散式能源將擴大以支持用電成長。

環境部於COP30期間公布「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3.0)」,其中聚焦能源轉型作為減碳加速器,凸顯新增多元綠能的重要性;勤業眾信《加速淨零:亞太地區氣候政策的關鍵機會》報告(Accelerating Net-Zero: Critical Opportunities in Asia Pacific's Climate Policy)指出,潔淨氫能與生質燃料等是關鍵的低碳燃料選項,但尚仍各自面臨技術、經濟與基礎設施上的挑戰。林孟衞進一步表示,政府從政策架構、基礎建設等面向將持續關鍵引領新興能源拓展之進程。勤業眾信政府與公共事務負責人陳威棋同步根據《2025 政府趨勢報告》呼應,多元綠能與對應的新興能源基礎設施將是政府在全球能源需求攀升下打造持續韌性的重要基石,進階強化產業韌性與競爭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