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0° )
氣象
2025-11-24 | 中央社

2025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 182隊跨域菁英獻策產業

跨域菁英齊聚 開創AI人才

由教育部指導,東海大學主辦,總獎金高達 330 萬元的新世代人才培育盛事「2025年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於22日在東海大學體育館圓滿舉行決賽與頒獎典禮。本屆競賽匯聚產官學研頂尖力量,吸引來自全國39所大專校院、53個跨領域系所及38家企業,共182隊、489位優秀選手報名參賽,創下競賽參與人數的新高紀錄。其中,「企業與研究機構組」高達44隊,充分展現業界對AI技術應用、提升生產韌性與效率的強烈需求。現場貴賓雲集,包含教育部資科司邱仁杰副司長、藍曼琪高管、葉哲良顧問、國立臺灣大學蔡孟勳教授及東海大學劉正副校長、楊朝棟圖資長等皆蒞臨指導,為活動增添光彩。

本次競賽由東海大學劉正副校長蒞臨開場致詞,歡迎進入決賽的參賽菁英。他表示東海自107年起由楊朝棟圖資長帶領圖資處同仁籌備各屆競賽,迄今已累計服務超過1174隊、3524人次。歷屆競賽仰賴眾多協力廠商與機關合作,皆能順利產生優勝團隊,並有效促成產官學界合作,已經累積的良好口碑。衷心感謝各贊助廠商、合作友校與圖資處工作同仁的辛勤付出,讓競賽得以圓滿完成。

教育部邱仁杰副司長表示,今年是第8屆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匯聚各界優秀人才,參賽人數高達489人,是全國相當大規模競賽。感謝眾多頂尖的智慧製造龍頭公司熱心提供實際機台操作或營運數據,並出資高額獎金,結合公務機構的行政協助、才能促成這個厚植智慧製造實力的產官學合作計畫。教育部葉哲良顧問表示,由衷感謝業界企業多年來大力協助本次競賽,一同提升台灣在製造產業及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人才,為產業增添新血及活力。

本次競賽集結各路菁英,經過激烈的競爭,各組獲獎團隊,大研組金獎分別由來自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夏夕夏景」團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為了學貸」獲得50萬元獎金。企研組金獎分別由來自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感覺梯度不太對勁但來都來了 就硬train一發」團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名子都用過」團隊獲得50萬元獎金。

本競賽目標在促成學院派先進與製造業的實務接軌,鼓勵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專校院學生與業界人士進行跨領域競爭,期望為臺灣製造業注入創新活力。楊朝棟圖資長表示,隨著2024年生成式AI的迅速崛起,決賽參賽各隊的技術也隨之突飛猛進!這也是主辦單位樂見的一大進步!今年競賽題目將技術焦點從「單純預測工件結果」轉向「強化機台本質」,引導參賽者創造更具實用性的AI模型。陽明交通大學洪哲倫教授指出,「透過加工機台運動過程的主軸震動、速度、電流等訊號數據,可用來預測機台的穩定與異常。在客戶端使用中預測機台異常原因,進而提升良率與維修效率。」中正大學邱志義教授表示,本次出題要求團隊同時考慮「機器運作參數」與「外在環境效應」,考驗AI模型的泛化能力與實際應用性。中正大學江振國副教授指出,本次題目資料涵蓋三種晶向,跨場域與角度變化,逼近真實產線條件;並採用「偵測延遲懲罰」機制,以獎勵越早偵測到異常的模型。「這不僅要求準確,更要快速,這才是智慧製造真正的價值所在。」本年度競賽也繼續與中華電信合作,提供競賽專用網路專線,確保競賽運行的穩定性,也為參賽者提供更優質的數據分析環境。

今年贊助競賽企業包括台中精機、永進機械與環球晶圓等。台中精機盧春生協理表示:「工具機熱變位約佔精度誤差的40%至70%。傳統線性模型無法涵蓋所有不同季節溫度變化情況。藉由大數據競賽,希望學生能設計出適用更廣、預測更準的AI模型,以提升工具機的長期穩定性。」永進機械陳紳騰總經理則強調,大數據競賽是企業推動數據化與綠色製造的重要契機。他表示:「我們深信數據是製造升級的基礎。透過開放真實產線數據,以『智慧製造×綠色轉型』為核心發展方向,能讓企業獲得新思維,學界也理解產業真實挑戰。」環球晶圓公司董事長徐秀蘭表示:「身為全球前3大半導體晶圓供應商之一,我們致力於推動製程智慧化與數據化發展。今年提供『矽單晶長晶斷線自動偵測』的題目與真實製程數據,讓學研團隊運用AI進行模型開發與驗證,不僅推動AI在製造現場的應用,也深化與學研界的交流,共同培育具備數據分析與智慧製造能力的新世代人才。」

面對全球數位轉型與自動化趨勢,智慧製造、大數據與AI成為國家競爭力核心。本競賽結合產業真實數據與跨域合作,展現AI模型建構與製程優化成果,回應智慧化生產需求。未來將深化產學合作,打造智慧製造創新生態鏈,引領臺灣邁向全球製造舞臺,展現國際競爭力與產業實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