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 中央社
心跳慢治療福音 台大醫發表新型心律調節器成果
台灣年逾7500人裝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但已上市機型有易感染、對象受限等問題,台大醫院今天發表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果,降傳統風險,且心房心室同步,心跳更規則。
心跳太慢可能昏厥或猝死,今年79歲鄭姓個案原本心跳就比較慢,加上接受化療的副作用,引發心律不整,最嚴重時心跳只剩每分鐘40下,連走路都會喘,更別提上下樓梯,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由於鄭姓個案的狀況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不適合傳統有導線心律調節器,所幸台大醫院在協助下,她成為首批植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個案之一,今天在成果發表會上分享自己術後人生,直呼「找回生活的節奏」。
台灣每年有超過7500人跟鄭姓個案一樣,接受心臟節律器治療。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劉言彬簡報說明,一旦心跳過慢,病人不僅走路發喘,若心臟停超過3秒,甚至會暈厥,引發跌倒、外傷等意外,更嚴重者還會導致心臟受損、心臟驟停。
劉言彬說,之前台灣已經上市的無導線節律器,均為單腔(心室型),沒有辦法進行心房起搏,因此限制適用族群,但有導線的心律調節器,除了影響外觀之外,更大的問題在於容易發生血液或皮膚的感染,一旦必須移除導線時,手術風險高,甚至有死亡機率。
此外,心房肌層比心室更薄,如何將僅重2.1公克的無導線起搏器穩定固定於心房壁上,是一大技術挑戰。台大醫院自2023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臨床試驗,引進「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為台灣唯一合作醫療中心。
在臨床試驗期間,劉言彬表示,共完成5名患者植入,追蹤時間近3年,研究結果顯示,裝置運作穩定可靠,心房與心室可維持良好同步性,患者在心臟功能、運動耐受度與生活品質等方面皆獲得顯著改善。
劉言彬指出,與傳統心臟節律器不同,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完全植入於心臟內,胸部沒有可見疤痕或隆起,沒有導線,沒有手臂活動限制。雖然相較於傳統心臟節律器,電池壽命較短,仍可透過微創方式取出舊裝置並植入新節律器,不需在體內另裝新系統。
這項新技術拓展治療新視野,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致詞表示,過去的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刺激心室,無法協助心房起搏,限制了適用族群,但新系統可在心房直接起搏,並透過體內無線通訊與心室起搏器協同運作,實現雙腔同步起搏(Dual-Chamber Pacing),模擬正常的心臟電生理節奏,讓心臟跳動更加規則。
心跳太慢可能昏厥或猝死,今年79歲鄭姓個案原本心跳就比較慢,加上接受化療的副作用,引發心律不整,最嚴重時心跳只剩每分鐘40下,連走路都會喘,更別提上下樓梯,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由於鄭姓個案的狀況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不適合傳統有導線心律調節器,所幸台大醫院在協助下,她成為首批植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個案之一,今天在成果發表會上分享自己術後人生,直呼「找回生活的節奏」。
台灣每年有超過7500人跟鄭姓個案一樣,接受心臟節律器治療。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劉言彬簡報說明,一旦心跳過慢,病人不僅走路發喘,若心臟停超過3秒,甚至會暈厥,引發跌倒、外傷等意外,更嚴重者還會導致心臟受損、心臟驟停。
劉言彬說,之前台灣已經上市的無導線節律器,均為單腔(心室型),沒有辦法進行心房起搏,因此限制適用族群,但有導線的心律調節器,除了影響外觀之外,更大的問題在於容易發生血液或皮膚的感染,一旦必須移除導線時,手術風險高,甚至有死亡機率。
此外,心房肌層比心室更薄,如何將僅重2.1公克的無導線起搏器穩定固定於心房壁上,是一大技術挑戰。台大醫院自2023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臨床試驗,引進「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為台灣唯一合作醫療中心。
在臨床試驗期間,劉言彬表示,共完成5名患者植入,追蹤時間近3年,研究結果顯示,裝置運作穩定可靠,心房與心室可維持良好同步性,患者在心臟功能、運動耐受度與生活品質等方面皆獲得顯著改善。
劉言彬指出,與傳統心臟節律器不同,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完全植入於心臟內,胸部沒有可見疤痕或隆起,沒有導線,沒有手臂活動限制。雖然相較於傳統心臟節律器,電池壽命較短,仍可透過微創方式取出舊裝置並植入新節律器,不需在體內另裝新系統。
這項新技術拓展治療新視野,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致詞表示,過去的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刺激心室,無法協助心房起搏,限制了適用族群,但新系統可在心房直接起搏,並透過體內無線通訊與心室起搏器協同運作,實現雙腔同步起搏(Dual-Chamber Pacing),模擬正常的心臟電生理節奏,讓心臟跳動更加規則。
最新生活新聞
-
-
大賣空貝瑞再度示警:輝達就是當年思科
(7 小時前) -
假交友、真詐騙 竹縣警新埔分局攜手金融機構攔阻民眾匯款15萬詐騙
(7 小時前) -
2025/11/25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 -
青年創客48小時挑戰圓滿完成 竹市政策黑客松激盪創新政策方案
(7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