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11-25 | 中央社

林保署邀居民採集原生種源 助馬太鞍溪植生復育

林保署花蓮分署為加速推動馬太鞍溪流域大規模崩塌地覆蓋與植生復育,邀請當地民眾參與原生植物採集與種源保存實務課程,預計今年底啟動無人機撒播,盼為復育工程奠基。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發布訊息表示,昨天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辦理「原生植物採集與種源保存實務」課程,吸引光復鄉部落族人、社區成員、國家森林解說志工等40人參與,共同強化「在地採集原生種源」的復育能量。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游崩塌地已迫切需要復育,而復育所需的種子量龐大,以在地原生植物作為種源不僅能確保生態適合度,更能維持供應穩定性。因熟悉地貌與季節變化的光復居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分署已完成崩塌地評估並規劃區域復育策略,後續將透過居民參與逐步落實。

花蓮分署表示,課程以嘉農溪與光復溪周邊的重要原生種,如甜根子草、五節芒、扭鞘香茅為示例,講師說明植物外觀特徵、成熟期判斷及採種要領,再至嘉農溪畔示範採種方式,從棲地觀察、成熟度判讀到採集技巧,協助光復地區累積做為穩定種源基地的能力。

花蓮分署強調,此次培訓象徵花蓮分署與光復地方攜手合作的起點,不僅提升居民與志工的採種技能,更展現「光復出力量、地方為自己的土地復育」的精神。

花蓮分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於農閒期間導入社區能量,建立長期穩定的原生植物種源供應網,由在地力量驅動崩塌地復育,為馬太鞍溪流域打造更健康、更具韌性的山林環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