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 中央商情
成運電巴供應鏈拚整廠輸出 打造綠色碳權營運新模式
成運汽車布局電動巴士事業,13年耕耘以來,成運已可自主供應兼顧安全、環保與經濟的電巴關鍵零配件,今年交車量可到損平甜蜜點,有機會首次獲利。以本土供應鏈為出發點,成運規劃整廠輸出至全球市場,下一步成運要在電巴基礎上,打造綠色碳權營運新模式。
成運走異於常態道路自主打造本土電巴供應鏈
在客運業累積超過40年經驗,同時也是國光客運最大股東的成運董事長吳定發向中央社記者侃侃而談,深入淺出介紹成運在2013年決定發展電動巴士事業時,為何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
吳定發說,長期參與柴油巴士客運經營,自己深刻感受傳統車款勢必要轉型至電動巴士,但當時本土供應鏈條件不足,無法滿足客運業未來營運發展的需求,必須徹頭徹尾變革。
吳定發認為,若要發展電動巴士,成運要走「異於常態」路線,一開始就要獨立自主開發完整的本土關鍵零配件解決方案,同時兼顧安全、環保、經濟等3大要件。
吳定發選擇走這一條辛苦且漫長的道路,如何在沒有任何範本學習參考的陌生條件下,克服技術障礙,是首要之務。
成運一手包辦電巴生產線2022年起不再生產柴油巴士
吳定發說,13年前成運決定發展電巴事業,「一切從頭開始」,從規格定義、設計、測試、認證、驗證,到建立完整的電巴製造產線,成運一手包辦。迄今,成運已可自主供應包括電池包(pack)、大樑、底盤、馬達、整車控制器(VCU)、車身等電動巴士關鍵零配件。
成運表示,電巴的電池芯和電池模組,採用日本東芝(Toshiba)的鈦酸鋰(LTO)技術,不過電池包設計已可自主,因應不同客運里程需求、供應客製化且經濟的電池包方案,成運也可提供電池管理系統(BMS)方案,在電動巴士電池解決方案,成運自製率可達到50%。
此外,成運已自主設計製造馬達動力系統、變頻器、驅控器等,今年第2季開始接單量產,主要應用在新款城際電巴車型。
吳定發說,2022年起成運不再生產柴油巴士,終結24年的柴油巴士產線,今年成運屏東廠每年已可生產1000輛電動巴士,搭配零配件產線,因應台灣電巴市場需求。另外導入自動化產線的彰化新廠,年產能可達2000輛,彰化新廠零組件產能,更可供應海外市場1萬輛電巴需求。
成運交付電巴衝量今年可望首次獲利
成運指出,從2020年開始在嘉義市交付首批低地板市區電巴車款,到今年8月17日止,已擴及全台9大城市運行,整體低地板電巴營運里程超過3500萬公里,全台交車數量達500輛,占台灣電巴總數2093輛比重約24%,預估今年低地板市區及城際電動巴士訂單近300輛。
吳定發透露,成運投入電巴事業接近13年,「今年有機會第1次獲利」,達到損益平衡的甜蜜點,預估2026年7公尺中型電巴加入營運後,成運獲利也可持續成長,2027年成運鎖定進軍國際市場。
關稅有利電巴方案整廠輸出攻全球市場
展望長期營運目標,吳定發表示,成運希望透過建立台灣本土自主的電動巴士供應鏈,一方面在台灣從市區及長途客運業,擴及交通和遊覽車領域,另一方面是將成運的電巴「整廠方案」,輸出至海外國際市場。
吳定發表示,在台灣市場,政府規定到2030年全台約2.8萬輛巴士全數電動化目標,每年台灣需要2000輛電巴汰舊換新,中央政策明確、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業者可獲得補助、降低燃料費用、維修成本下降等誘因激勵,儘管部分業者心態仍在調整,他仍樂觀看待台灣未來電巴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期盼政府加速推動電力公共建設。
展望海外市場及關稅議題,吳定發分析,「關稅反而是成運最大利基點」,成運自主開發電巴整車和關鍵零配件適合整廠輸出,不僅在世界各地建立電巴供應短鏈,因應當地電巴市場客製化需求,成運電巴整廠輸出方案,也符合美國包括國防授權法案(NDAA)、BAA(BuyAmericaAct)及降低通膨法案(IRA)以及對採購美國認可鋼材及電池芯材料要求等規範。
他透露,包括東南亞、英國投資團隊以及其他歐洲公司,持續與成運洽商,成運目前全力規劃取得歐洲E-mark車輛與零組件產品認證,鎖定歐盟及全球90%國家電巴市場。
在巴拉圭及南美洲布局,吳定發指出,巴拉圭已是成運在海外投資低地板市區電巴的首選市場,主要是巴拉圭當地設廠免關稅,且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相互免關稅協定、當地零組件組裝出口至南美洲也是零關稅等誘因。
成運下一步打造綠電碳權營運新模式
吳定發看好南方共同市場將是全球有利推動電動車產業的潛力地區,他分析,南美洲全區幾乎採用水力發電、綠能為電力主要供應來源,當地營運電巴事業,可協助巴拉圭當地業者獲得更多綠電碳權。
在國內市場,成運正與遊覽車業者討論綠電碳權營運模式。吳定發指出,電動巴士長途客運每日累積行駛里程,每公里可計算減碳數字轉換綠電,遊覽業者無法自己申請碳權認證,成運可協助觀光旅遊業者、透過電巴累計里程取得碳權。
吳定發指出,成運電動巴士可深入台灣客運業和遊覽車業大型巴士主要應用領域,進一步發展綠電碳權營運新模式,協助台灣製造大量碳權,也有助產業出口購買碳權;未來在巴拉圭、南美洲、歐美等國際市場,成運也可布局相關碳權營運,增加國際亮點。
成運走異於常態道路自主打造本土電巴供應鏈
在客運業累積超過40年經驗,同時也是國光客運最大股東的成運董事長吳定發向中央社記者侃侃而談,深入淺出介紹成運在2013年決定發展電動巴士事業時,為何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
吳定發說,長期參與柴油巴士客運經營,自己深刻感受傳統車款勢必要轉型至電動巴士,但當時本土供應鏈條件不足,無法滿足客運業未來營運發展的需求,必須徹頭徹尾變革。
吳定發認為,若要發展電動巴士,成運要走「異於常態」路線,一開始就要獨立自主開發完整的本土關鍵零配件解決方案,同時兼顧安全、環保、經濟等3大要件。
吳定發選擇走這一條辛苦且漫長的道路,如何在沒有任何範本學習參考的陌生條件下,克服技術障礙,是首要之務。
成運一手包辦電巴生產線2022年起不再生產柴油巴士
吳定發說,13年前成運決定發展電巴事業,「一切從頭開始」,從規格定義、設計、測試、認證、驗證,到建立完整的電巴製造產線,成運一手包辦。迄今,成運已可自主供應包括電池包(pack)、大樑、底盤、馬達、整車控制器(VCU)、車身等電動巴士關鍵零配件。
成運表示,電巴的電池芯和電池模組,採用日本東芝(Toshiba)的鈦酸鋰(LTO)技術,不過電池包設計已可自主,因應不同客運里程需求、供應客製化且經濟的電池包方案,成運也可提供電池管理系統(BMS)方案,在電動巴士電池解決方案,成運自製率可達到50%。
此外,成運已自主設計製造馬達動力系統、變頻器、驅控器等,今年第2季開始接單量產,主要應用在新款城際電巴車型。
吳定發說,2022年起成運不再生產柴油巴士,終結24年的柴油巴士產線,今年成運屏東廠每年已可生產1000輛電動巴士,搭配零配件產線,因應台灣電巴市場需求。另外導入自動化產線的彰化新廠,年產能可達2000輛,彰化新廠零組件產能,更可供應海外市場1萬輛電巴需求。
成運交付電巴衝量今年可望首次獲利
成運指出,從2020年開始在嘉義市交付首批低地板市區電巴車款,到今年8月17日止,已擴及全台9大城市運行,整體低地板電巴營運里程超過3500萬公里,全台交車數量達500輛,占台灣電巴總數2093輛比重約24%,預估今年低地板市區及城際電動巴士訂單近300輛。
吳定發透露,成運投入電巴事業接近13年,「今年有機會第1次獲利」,達到損益平衡的甜蜜點,預估2026年7公尺中型電巴加入營運後,成運獲利也可持續成長,2027年成運鎖定進軍國際市場。
關稅有利電巴方案整廠輸出攻全球市場
展望長期營運目標,吳定發表示,成運希望透過建立台灣本土自主的電動巴士供應鏈,一方面在台灣從市區及長途客運業,擴及交通和遊覽車領域,另一方面是將成運的電巴「整廠方案」,輸出至海外國際市場。
吳定發表示,在台灣市場,政府規定到2030年全台約2.8萬輛巴士全數電動化目標,每年台灣需要2000輛電巴汰舊換新,中央政策明確、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業者可獲得補助、降低燃料費用、維修成本下降等誘因激勵,儘管部分業者心態仍在調整,他仍樂觀看待台灣未來電巴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期盼政府加速推動電力公共建設。
展望海外市場及關稅議題,吳定發分析,「關稅反而是成運最大利基點」,成運自主開發電巴整車和關鍵零配件適合整廠輸出,不僅在世界各地建立電巴供應短鏈,因應當地電巴市場客製化需求,成運電巴整廠輸出方案,也符合美國包括國防授權法案(NDAA)、BAA(BuyAmericaAct)及降低通膨法案(IRA)以及對採購美國認可鋼材及電池芯材料要求等規範。
他透露,包括東南亞、英國投資團隊以及其他歐洲公司,持續與成運洽商,成運目前全力規劃取得歐洲E-mark車輛與零組件產品認證,鎖定歐盟及全球90%國家電巴市場。
在巴拉圭及南美洲布局,吳定發指出,巴拉圭已是成運在海外投資低地板市區電巴的首選市場,主要是巴拉圭當地設廠免關稅,且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相互免關稅協定、當地零組件組裝出口至南美洲也是零關稅等誘因。
成運下一步打造綠電碳權營運新模式
吳定發看好南方共同市場將是全球有利推動電動車產業的潛力地區,他分析,南美洲全區幾乎採用水力發電、綠能為電力主要供應來源,當地營運電巴事業,可協助巴拉圭當地業者獲得更多綠電碳權。
在國內市場,成運正與遊覽車業者討論綠電碳權營運模式。吳定發指出,電動巴士長途客運每日累積行駛里程,每公里可計算減碳數字轉換綠電,遊覽業者無法自己申請碳權認證,成運可協助觀光旅遊業者、透過電巴累計里程取得碳權。
吳定發指出,成運電動巴士可深入台灣客運業和遊覽車業大型巴士主要應用領域,進一步發展綠電碳權營運新模式,協助台灣製造大量碳權,也有助產業出口購買碳權;未來在巴拉圭、南美洲、歐美等國際市場,成運也可布局相關碳權營運,增加國際亮點。
最新生活新聞
-
-
商用不動產成交破千億 決戰Q4資產活化
(1 小時前) -
民眾誤把「大花曼陀羅」當「南非葉」吃下 臺東衛生局請民眾當心勿誤食
(2 小時前) -
金門榮服處協助榮民就醫出院返回居住地
(2 小時前) -
新竹市 一週天氣預報(09/18 05:00發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