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颶風、颱風等異常氣候天災對醫療與健康的威脅
蕭乃彰/蕭中正醫療體系營運長
今年當大西洋颶風海倫(Helene)和米爾頓(Milton)侵襲加勒比海各國以及美國東海岸時, 在許多令人心碎的災難新聞轉播畫面中,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一棟白色建築物淹沒在泥濘不堪的褐色洪水中,許多無助的人們在屋頂上避難並期待救援,而一架美國國民兵的救援直升機正試圖在強風衝擊下緊急降落。這棟建築是美國田納西州Erwin市的郡立醫院Unicoi County Hospital,被困在屋頂上的ㄓ50多人中多數是需要醫療照護的患者以陪伴著他們的醫護人員。所幸,新聞報導説所有人最終是全數被救出來。
我們很容易認為這就是故事的結尾,然而,作為醫療體系的一員,我想到的是新聞畫面中未顯示的後續影響:天災巨變後許多醫療設施與人員將被迫撤離疏散、門診急診與住院服務被取消、癌症的化療與電療被延遲、由於缺電和水源問題而無法提供的透析治療、以及必要藥物和醫療耗材的供應中斷與短缺。
海倫颶風橫掃肆虐過後,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Marian市的百特國際(Baxter International)的工廠因為洪水衝擊而被迫停工,該工廠生產全美60%的靜脈注射液供應,包括低血糖用葡萄糖溶液、腹膜透析液、和生理食鹽水。所以該廠的關閉造成全美許多醫院開始限量供應靜脈注射液,遠在加州和阿拉斯加的患者也可能因北卡羅來納州的風暴而受到影響。醫院被迫開始縮減選擇性手術,並嚴格管理靜脈注射液的劑量、藥劑持續時間、和注射液流速的控制。
儘管嚴重的自然氣候災害已經在科學和政策層面引起了各國廣泛的關注,但它們對社會的全面影響仍未能得到充分理解。特別是對人類健康的整體影響,很難從眾多的因素中剖析出來,例如人類行為、心理衝擊、醫療系統的衝擊、和受災區域的污染及傳染疾病的爆發。由於影響程度的複雜性,所以多數測量計算災害死亡影響的方法,是僅限於統計災害直接引發的死傷人數。然而,僅追踪直接的死傷數可能會誤解災害造成的總死傷程度,因為災害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最終可能會導致許多間接額外的未來死傷人數。因此各國的醫療與公共衛生界,對長期受天災環境(environments that are chronically natural disaster-prone)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理解是有限的。
一項刊登在2024年10月份《自然》的史丹佛大學研究報告指出,從1930年至2015年間,在美國颶風和熱帶風暴平均間接造成 7,000 至 11,000 人的超額死亡。該研究估計,自 1930 年以來,重大風災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是介於 360 萬至 520 萬之多,比同期美國全國由於車禍、傳染病、或戰爭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還要多。而在政府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些致命風災直接導致的總死亡人數約為 10,000 人。
美國醫療界在經歷破壞性的颶風如Katrina、Sandy、和Rita等後,如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就指出有充分證據顯示,嚴重天災會帶來長期的健康影響,從中風發病率增加到早產風險的上升,以及創傷後壓力症(PTSD)與焦慮症的增加。2017年颶風Maria襲擊波多黎各後的影響就是個鮮明的例子:風災 後官方報告的死亡人數為64人,但後來一項由邁阿密大學的研究統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接近4,645人,超出最初統計的70多倍。原因包括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率增加,以及失去對健康至關重要的持續性醫療和健康檢查,主要就是因為受天災擾亂和中斷服務的醫療系統,是無法提供人們所極需的醫療照護。
所以不論是美國或是台灣,我們必須正視醫療系統在天災下的脆弱性,並接受颶風或颱風不論是規模,及其猛烈的程度正在增加這個事實。那間在美國田納西州Erwin市的郡立醫院Unicoi County Hospital,它是位於海拔超過1600英尺之上,院址是在被長期被視為安全的地方,幾乎沒有人可以預料到如此災難性的洪水會發生在那樣的高度。這意味著不論在如何被視為安全的地方,都需要為醫療機構配備可因應極端天氣具韌性的基礎設施,以及可靠的能源和水源備用系統。
寫這篇文章時,台灣正受到多年來少見的強颱康芮衝擊,窗外持續不斷的強風咆哮刺耳。這是今年第三個颱風眼暴風圈登陸台灣的颱風,而上次有三個以上的颱風侵台已經是在2008年時。我們的醫療體系,除了住院和透析治療外的大部份門診,以及社區醫療以及居家護理服務都被迫暫停運作,這也是今年的第三次的中斷,連幾年前Covid疫情蔓延時這些醫療服務也都沒有停止過。當全台灣的民眾專注在晚間八點鐘等待地方首長宣布明日是否要放颱風假,或是在討論劉德華在小巨蛋的演唱會是否會照常舉行之際,醫療團隊要思考的是如何讓病患,他們因為天災而中斷的治療和檢查,能在災後迅速彌補起來。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名家論壇】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有關microRNA的發現與其未來的發展應用
最新生活新聞
-
2024臺北設計獎出爐 「廣慈博愛園區A+B區」勇奪全場大獎
(7 小時前) -
清大有意合併中華大學 擬成立清華平方科技園區
(7 小時前) -
臺南棒球歷史展11/30登場 邀您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7 小時前) -
天兔颱風農損逾111萬 受損作物主要為大豆
(7 小時前) -
93年次以前具碩士學位者 仍得申請研發役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