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專欄】為什麼知識分子也偏見?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
英國散文家赫茲里特說:「偏見是無知之子」。最近朝野政黨吵的不可開交的「中央政府預算審議」,知識分子也紛紛在社群表達意見,關心國事是好事,但不少學者居然屁股決定腦袋,隨著網軍側翼的口水起舞,甚而把中華棒球隊首戰西班牙輸球也怪到預算删減上,令人感嘆偏見之可怕。
事實是,2025年中央政府預算在立法院審議固然被删減或凍結,但通過總額新台幣2.9兆元,是歷年最高。而立法院通過的體育署總預算呢?72億元,比去年增加19%。好,即或真如網軍說的預算被刪,但中華隊輸西班牙是現在式,預算使用的是未來式,時間非但錯置,因果關係更不相關。
回到主題,行政院預算被在野立委凍結或刪減,難道自己本身沒有責任嗎?學者都有博士資格考和論文審查的經驗,就來看看它的過程,再來評論誰的對錯。
想像一下政務官有如博士生,立委就如博士生論文審查的教授團,如此想像角色扮演、執行詢答及修改預算,不謹合乎民主的立場與精神,程序也符合審查的規定。
政府首長當然有施政的理想與政務目標,也需要費心督核屬下認真任事。立委們質詢內容無論精疏都算幫忙監督部屬主管,首長如此可以更「出師有名」,藉以善巧督責部屬,免除首長背負嚴苛的刻板印象!
所以,如果首長和政務官們夠大器,對於立委質詢專業、有據、有理、有物的,要心懷感激;對於質詢無理的,也應補提資料、詳加說明,而非以找碴的錯誤心態互相排斥。
預算編列與政務推動本是公僕(博士生)的本份與責任,即或審查過程與結果是因少數教授未完全了解論文內容與重點;或審查論文時指導言論也未必切題,政府(博士生)也要具備作好應對與善後的理性和感性!
行政院長和不少部長輕易認為此次預算被刪被凍是無比的羞辱!顯然忘記了政務對話和社會溝通都是政務官應有的本事、胸襟和氣度。否則,政務官豈不變成富家閒晃公子,一遇困難就只會求爺爺、告奶奶。
現代議會的發展史是人民追求審議政府預算的血淚史。而行政首長維繫府會關係的順暢運作,也是民主精神的表現。知識分子對於政黨各有喜好,是政治常態,但事有曲直、黑白、是非和真假之分,不能光用屁股就決定了腦袋。
最近社會熱議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的風流照片,真假不明尚待求證之際,台獨立場鮮明的學者不假外求,先認定這些照片都是AI生成,競相站出來聲援曹興誠,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偏執事例。
行為經濟學印證了人是自己經驗的囚犯。知識分子代表社會的良知和良能,豈能不謹慎表態!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大雅路一段與北園國中小通學步道工程將完工 黃敏惠率市府團隊視察
(16 分鐘前) -
家扶中心嘉義地區寄養家庭授贈典禮 翁章梁授證
(31 分鐘前) -
台灣燈會圓滿完成 高鐵全力協助疏運順暢
(31 分鐘前)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推閱讀集點活動 獎勵激發閱讀動力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