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5-06 | 匯流新聞網

【黃丙喜專欄】公民 別在選戰中受騙


【黃丙喜專欄】公民 別在選戰中受騙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


大罷免與反罷免的選舉戰火正在全台如火如荼地進行,瘋到居然跑到寺廟等場所動員,不知神明無端被擾有何感想!


這場大罷免升高了全台對立的仇恨值,也讓許多人濫情理盲。誰該被罷?誰應不罷?天天在街頭與社群上演尖鋭的對嗆,不少教授、博士、將軍居然也陷入不講道理的泥淖,顯示人在選戰中確實容易因被情緒激化而受騙。


怎麼辦?人是理性的嗎?近廿年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實驗證實,在不少不確定性高及決策敏感、複雜的情境中,人並不是理性的,何況人天生的大腦結構偏向直覺判斷。「理性控制非理性」成為行為決策的主流,事出有因。


選舉是充滿喜怒好惡的活動,無論在推進過程或結果預測,人們都容易因為訊息的扭曲、影像的操弄或情緒的帶動等多方因素而受到矇閉及欺騙。以下是幾個關鍵點:


1.搧動非理性的情勒與情緒:選舉往往被激成一場情勒競技,而非政策論述。例如大罷免透過煽動「反中保台」的情緒,以被罷者删中央政府預算,直接戴上對方「中共代理人」的帽子,激發愛國、恐懼或憤怒的盲目心理,無視最終預算是史上最高的事實,來影響選民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下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此時,中共解放軍偏偏動輒軍演圍台,涉台官員又無端語帶輕浮,更增添了選民認同國民黨立委去大陸會見政協等高官是跪拜的情緒,無視他們主為推動兩岸和平及爭取台商權益而去。這其實是執政黨責無旁貸的工作。


2.激發羊群效應與同僚壓力:當某項倡議獲得社會普遍支持時,選民可能會受到「人多的地方就是對的」心理影響,誤認為相關活動必然都是合情合理,甚或是合法的選擇,在積非成是的羊群效應下,個人忽略或忘記了獨立思考是選賢與能的要素。


羊群效應和同儕壓力會逼人沉默。英國小說家毛姆曾說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是好人只能偷偷的討論真相, 而壞人卻明目張膽的說好人在造謠。」大家應該冷靜思考當下台灣是否如此。


中美台是複雜、敏感的大三角關係,藍綠白則是競合的小三角關係,並非你死我活的零合鬥爭。賴總統無限上綱「反渗透法」,把中國大陸全部列入「境外敵對勢力」,讓兩岸關係失去求同存異的靈活空間。然而,當前中美兩強惡鬥之中,卻是强力操作「反併吞」情緒的危機時刻,不少民眾卻不察。


3.操控輿論風向與錯假新聞:


選舉期間,假新聞、錯誤資訊和惡意訊息泛濫,影響選民的判斷。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並進一步強化選民的既有偏見,使他們更容易相信符合自身立場的訊息,而忽略事實的查證。


以各國的總統大選為例,都有各黨各派不當運用側翼或機器人製造假民意的痕跡,執政者擁有在位優勢,因此更易掩蓋其相關行徑。


正義很高尚,但放眼國際政治,多少政客以正義之名行傷天害理之事。美國文學家馬克吐溫說:「讓人們相信他們被騙了,這要比騙他們還難。」假訊息對於鐵粉們的不正常影響力,其風險超乎想像。


4.誤導短期記憶與選前承諾:


打著政黨招牌的白皮書,有不少政見都是飄在風中的承諾,誇大又不實,何況是候選人開出的芭樂票,奈何許多選民就是容易被減稅、提高福利等吸引,也容易被併吞、渗透、敵我等恐懼所激化及分化。


民主台灣現在變成政客騙票的神主牌,反渗透因此就更容易被有權者不當地濫用。當我們的目光被導引去放大檢視中共的集權時,也應該回頭審視台灣的政黨如果被一昧放任會不會變成獨裁?


美國故總統雷根是推倒柏林圍牆的歷史人物。他說:「我們和蘇聯並不希望消除雙方社會和哲學間的差異,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雙方確實存在共同的利益。」統獨是主張,是競合,過程有交集,不必你死我活。


雷根總統並且提醒,如果法西斯主義出現在美國,它將以自由主義的名義出現。台灣會這樣嗎?如果我們過份寵愛政客。


選民被避前承諾與短期記憶誤導堪稱選舉常態,奈何人們總是健忘。罷免國會議員在世界罕見,在台灣絶對是憲政大事,豈能意氣用事。政客失德已是國家悲哀,人民可不能再失智!


如何避免受騙?關注政策的對錯、黑白和是非,以及其對國家、社會可能產生的重大衝擊,而非只是政黨的顏色和候選人的表面形象,摒除氾濫的情感訴求,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其政策是否合法、合理與可行是是關鍵重點。


記住,選舉應該是基於理性選擇,而非情緒操控。法國小說家卡繆說:「騙子能騙多久是由傻子決定的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說:「成功的騙子不必再以說謊為生 ,因為傻子已變成他們最忠誠的擁護者。」


在政治場合,非政治人物的話反而是清音,更值得傾聽。正當罷免的雜聲四起,歪理充斥,做為國家主人的公民豈能輕易被騙。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范雲 FAN, Yun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丙喜專欄】賴總統 快叫卓内閣醒醒


【黃丙喜專欄】豈容台灣言論自由走鐘!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