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停止內鬥 面對世界大亂-2025年的台灣不能再蹉跎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大罷免落幕,島內政治熱度仍未退去,政壇你來我往、互批不斷。這場政治鬥爭所耗費的社會成本與民意撕裂,早已超越選票本身的價值。然而,當我們仍沉溺於內鬥、政黨鬥爭之際,世界局勢早已風起雲湧,2025年,注定是一個「亂世」。
印巴邊界火藥味四起、以巴衝突再度升級、俄烏戰火延燒不止、泰柬軍事摩擦不斷,這些地區戰爭不僅是地緣政治的問題,更直接衝擊全球能源、糧食與供應鏈穩定。如果說2020年代是「後疫情的經濟恢復期」,那麼2025年,則是「地緣政治失控年代」的開端。台灣,還有餘裕把精力耗費在「內部清算」嗎?
台灣若要自保,首先應該從團結做起。當全球政經局勢進入寒冬,台灣應該是一把凝聚國力的寶劍,而不是劍拔弩張的拳頭。罷免結束了,應該也是黨派惡鬥的轉捩點。朝野政黨應當即刻放下成見,回歸理性問政,共同面對未來的三大戰略挑戰:
一、關稅重塑供應鏈,台灣企業面臨存亡轉型
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若成真,台灣商品出口美國將面臨高達32%的關稅壁壘,遠高於韓國25%、日本15%等國的。這將直接衝擊我們對美依存的產業,如電子、機械、紡織。面對這場全球供應鏈的「大洗牌」,政府是否有足夠的產業策略與配套?企業的轉型升級是否獲得實質扶持?我們亟需國會與行政體系快速立法、即刻行動,而不是把力氣耗費在立法院的肢體衝突上。
二、美中穩定幣競賽,台灣卻毫無準備
美國財政部已與聯準會合作,開始測試穩定幣機制;中國的「數位人民幣」也持續擴張,從內需支付走向跨境結算。穩定幣不僅改變貨幣體系,也將影響國際貿易結構與金融主權。請問,台灣在哪裡?我們的央行與金管會是否有數位貨幣的規劃與佈局?我們的國家準備好了嗎?這絕非黨派議題,而是國家生存議題。
三、美債風暴未平,金融風險四伏
美國政府的舉債上限危機尚未解除,外界普遍憂慮,美債若爆雷,將引發全球新一輪金融風暴。台灣的外匯存底高達近六千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債資產。一旦風險爆發,台灣首當其衝。我們的立法院是否已監督相關部會提前因應?我們的金融體系是否已進行壓力測試?這些,才是真正該在朝野協調平台上處理的重大議題。
2025年,台灣不能再蹉跎。從戰爭風險、金融動盪、科技轉型到供應鏈重組,處處是風口,也是陷阱。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率的政府,也需要一個成熟穩重的國會。若國會淪為政治對決的擂台,社會將永遠無法前行。若政府只會卸責拖延,人民終將失去信任。
內鬥能贏得一時的掌聲,但無法換來長遠的未來。團結,才是這座島嶼真正的競爭力。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美國若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 衝擊將是全方位災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臺南榮服處×南臺科大攜手強化退役官兵就學就業服務
(15 分鐘前) -
金門強化數位宣導效能 政風處導入AI教學
(15 分鐘前) -
2025/07/30 空氣品質說明(22:00)
(28 分鐘前) -
北市夜店女子遭割頸亡 蔣萬安下令全力緝兇
(3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