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罷免案未過關 花蓮人:傅崐萁認真做事
花蓮在地媽媽/家管
7月26日,備受關注的罷免立委傅崐萁案未獲通過。面對外界質疑與輿論批評,許多花蓮地方人士與「Threads」上網友表示,認為這場投票結果,反映的是花蓮選民對實質施政的理性選擇,大於大罷免引導的政治風向。
有民眾指出,傅崐萁長期在災害應變、地方建設與社會福利上有明確作為,「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能否認,花蓮的路是他鋪的、建設是他爭取的、災害是他抗的。」該發言引發廣泛轉載,成為此次罷免案失敗後的輿論縮影。
在地執政體感勝過「帶風向」
根據多位花蓮居民在社群上表示,儘管罷團試圖以傅崐萁過去爭議,擴大引導政治風向,但傅的施政表現卻讓在地選民「有感」。地方人士認為,傅崐萁與其團隊在歷次重大災害中展現的應變效率,是他穩固基礎民意的重要原因。從花蓮多次颱風、0206花蓮大地震、403強震事故,花蓮縣府均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道路搶修與災戶安置,建立「快速救災、即時回應」的形象。另有網友指出:「我們選的是感受,不是新聞形象。你覺得他很 controversial,但選民只在乎:他有做事、路有修、補助有來、活動有辦。」
花蓮唯一地面型光電場在民進黨代理縣長任內核准
對於重視環保的民眾而言,守護花蓮大山大海是他們的重要任務。就有網友點出傅崐萁「反對光電濫建」的立場,他指出,花蓮縣目前唯一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場獲准通過,正是民進黨代理縣長蔡碧仲主政期間核准同意,相對的是在傅崐萁、花蓮縣長徐榛蔚主政下堅決反對地面型光電的立場。
網友還表示:「無法想像沒有他(傅崐萁)的話,花蓮會被光電板佔據成什麼樣!」該言論獲得多數在地支持者認同,認為傅崐萁在保護山林、農地與海岸景觀上展現強硬態度,「若換成民進黨執政,會讓花蓮走上中南部光電化的老路」。
貼近民生的教育、社福與觀光政策
也有網友指出,傅崐萁長年推動如營養午餐、育兒補助等貼近基層的社福政策,同時積極發展無煙囪觀光產業,創造實質經濟效益,成為許多選民心中「有感施政」的代表。一名在地年輕人就指出:「對很多花蓮人來說,他讓孩子有飯吃、讓地方有觀光客,這就是民生、就是答案。」正是這種貼近生活的政策導向,使傅崐萁即便在風波中,仍能獲得地方民眾穩固支持。
傅崐萁罷免案的結果,不僅是對民進黨政府嚴峻的挑戰,也是台灣民主多樣性的真實體現。在地生活的安全感與即時回應,往往影響中間選民最後的選擇。正如網友說的:「這只是花蓮人對政治現實的理性選擇….花蓮人選擇了一位能處理日常問題的人。」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傅崐萁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竹縣快捷九號增竹市2站點 增至25班次提升大新竹生活圈往返便利
(6 小時前) -
《寂寞星球 LE-333》台灣藍染藝術家伍品潔 x elho荷蘭環保盆器
(6 小時前) -
企業淨零最高可補助1500萬元 竹府縣即日起輔導業者申請開跑
(6 小時前) -
竹縣家戶設置光電補助開放受理 單幢建物獎勵最高30萬元
(6 小時前) -
自主防災社區教育訓練啟動 竹市舊港里強化防災韌性及自主量能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