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5-08-29 | 匯流新聞網

【張亞中專欄】「窮盡一切可能」,正是民進黨的最大問題


【張亞中專欄】「窮盡一切可能」,正是民進黨的最大問題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民進黨這些年的政治操作,已經清楚展現出一個危險的模式: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從柯建銘的「大罷免」到整個黨的組織行動,這種「勝利至上」的邏輯,不僅掏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也讓社會陷入無止盡的撕裂與對立。


柯建銘為保衛住他的總召職位,強調「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這句話本身,正是最大問題的根源。政黨存在的目的固然是爭取執政,但如果「勝利」被定義為唯一的道德,權力成為唯一的真理,那麼賄選、造謠、抹黑,甚至司法追殺與人格毀滅,都會被合理化為「手段之一」。


這正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問題:將民主程序變成權力的工具,而不是人民的保障。當政黨的鬥爭策略超越了政治道德的紅線,當「敵人化」成為主要的動員方式,民主就只剩下空殼。


大罷免過程中,民進黨將在野立委一概打成「中共同路人」,甚至揚言罷免成功後,要援引《刑法一百條》將他們逮捕。這種仇恨手段,根本已不是正常的政治競爭,而是透過極端標籤化,來製造社會的敵我對立。在這種語言氛圍下,連勞工要爭取假日、警消要成立工會,都能被扣上「親中」與「動亂之源」的帽子。


民進黨對付國民黨,號稱「大成宮」的罷免工程,最終不僅「大成空」,還演變成民進黨內「大逼宮」的鬧劇。柯建銘原本自詡為「總召一人扛全黨」,結果卻成為黨內清算的箭靶。這其實也提提醒所有政黨,當一個政黨原本就立意不正當,把政治鬥爭當作唯一目標時,最終不僅分裂社會,也必然分裂自己。


更諷刺的是,柯建銘拒絕辭責,還暗將失敗歸咎於賴清德在颱風勘災與關稅談判的不力,這種推責諉過的行為,其實更證明他不是一個敢於承擔的政治人物。他從政多年,高居廟堂,但也不過就是個只會甩鍋與權責推諉的政客。他的行為,更深化了社會對民進黨的不信任。


另外,就民主而言,民進黨的操作,帶給台灣最大的傷害是對民主的不信任,台灣的民主已經嚴重出現赤字。當社會普遍覺得政治只是權力遊戲,當「合法要飯」變成文化界公開的笑話,民主制度的尊嚴也就蕩然無存。


真正的民主,不是「贏者全拿」,更不是「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而是透過程序與價值,讓社會找到共識。如今,民進黨把手段凌駕於價值,把鬥爭置於治理之前,民進黨的作為使台灣民主從正面變成負面,從資望變成負債,而最大的赤字,就是台灣整體社會對民主制度產生懷疑,不再信任。


「窮盡一切手段」不僅是柯建銘的錯,更是整個民進黨長年的結構性問題,它讓民進黨從一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逐漸淪為一個只懂鬥爭、不談治理的權力機器。


我希望民進黨可以深刻反省,回歸到它原本的「民主進步」核心價。民進黨,特別是柯建銘的行為,也值得在野的國民黨警惕,因為國民黨內並不是沒如此類似的政客。這些「柯建銘們」的朝野政客正是台灣民主沉淪的毒瘤,民眾必須警惕,政黨更要警覺!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柯建銘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國民黨的醬缸文化還要多醬才算底線?


【張亞中專欄】痛心國民黨無人敢於向美國直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