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窮盡一切可能」,正是民進黨的最大問題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民進黨這些年的政治操作,已經清楚展現出一個危險的模式: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從柯建銘的「大罷免」到整個黨的組織行動,這種「勝利至上」的邏輯,不僅掏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也讓社會陷入無止盡的撕裂與對立。
柯建銘為保衛住他的總召職位,強調「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這句話本身,正是最大問題的根源。政黨存在的目的固然是爭取執政,但如果「勝利」被定義為唯一的道德,權力成為唯一的真理,那麼賄選、造謠、抹黑,甚至司法追殺與人格毀滅,都會被合理化為「手段之一」。
這正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問題:將民主程序變成權力的工具,而不是人民的保障。當政黨的鬥爭策略超越了政治道德的紅線,當「敵人化」成為主要的動員方式,民主就只剩下空殼。
大罷免過程中,民進黨將在野立委一概打成「中共同路人」,甚至揚言罷免成功後,要援引《刑法一百條》將他們逮捕。這種仇恨手段,根本已不是正常的政治競爭,而是透過極端標籤化,來製造社會的敵我對立。在這種語言氛圍下,連勞工要爭取假日、警消要成立工會,都能被扣上「親中」與「動亂之源」的帽子。
民進黨對付國民黨,號稱「大成宮」的罷免工程,最終不僅「大成空」,還演變成民進黨內「大逼宮」的鬧劇。柯建銘原本自詡為「總召一人扛全黨」,結果卻成為黨內清算的箭靶。這其實也提提醒所有政黨,當一個政黨原本就立意不正當,把政治鬥爭當作唯一目標時,最終不僅分裂社會,也必然分裂自己。
更諷刺的是,柯建銘拒絕辭責,還暗將失敗歸咎於賴清德在颱風勘災與關稅談判的不力,這種推責諉過的行為,其實更證明他不是一個敢於承擔的政治人物。他從政多年,高居廟堂,但也不過就是個只會甩鍋與權責推諉的政客。他的行為,更深化了社會對民進黨的不信任。
另外,就民主而言,民進黨的操作,帶給台灣最大的傷害是對民主的不信任,台灣的民主已經嚴重出現赤字。當社會普遍覺得政治只是權力遊戲,當「合法要飯」變成文化界公開的笑話,民主制度的尊嚴也就蕩然無存。
真正的民主,不是「贏者全拿」,更不是「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而是透過程序與價值,讓社會找到共識。如今,民進黨把手段凌駕於價值,把鬥爭置於治理之前,民進黨的作為使台灣民主從正面變成負面,從資望變成負債,而最大的赤字,就是台灣整體社會對民主制度產生懷疑,不再信任。
「窮盡一切手段」不僅是柯建銘的錯,更是整個民進黨長年的結構性問題,它讓民進黨從一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逐漸淪為一個只懂鬥爭、不談治理的權力機器。
我希望民進黨可以深刻反省,回歸到它原本的「民主進步」核心價。民進黨,特別是柯建銘的行為,也值得在野的國民黨警惕,因為國民黨內並不是沒如此類似的政客。這些「柯建銘們」的朝野政客正是台灣民主沉淪的毒瘤,民眾必須警惕,政黨更要警覺!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柯建銘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關稅浪潮下的在地答案!「天下城市高峰論壇」饒慶鈴提出慢經濟突圍策略
(41 分鐘前) -
高市鼓山區本土登革熱確診+1 研判為同一波社區疫情 陽性容器率仍高達3成 依法處分開出96張告發單
(43 分鐘前) -
臺北音樂博覽會 TMEX 品牌展覽盛大開展!文化局首組聯合展位 力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
(44 分鐘前) -
願心如海、願力如歌 從一個音符開始為講堂籌建揭開序幕
(4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