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專欄】電商平台規則改變 供應商業者該如何突破限制
林克威/電商專家
酷澎(Coupang)從「火箭跨境」到「火箭速配」,提供台灣本地商品「今日訂、明天到」;淘寶則在台灣推出貨到付款服務,只要完成中國信託銀行的身分認證,就可以在7,000家7-ELEVEN超商取貨付款;拼多多則是撒錢大作廣告…在此同時,蝦皮購物一方面宣布要成為全台首家啟動「當日到貨」服務的電商平台,另一方面卻祭出新制,增加對賣家的新規定,也引起許多賣家不滿,打算出走。
蝦皮針對賣家的新規定有:
一、「免運補貼方案調整」:蝦皮將按訂單金額抽7%或每筆訂單固定收取60元,無法依商品行型彈性調整,相當於訂單總額要超過857元才划算。
二、「備貨天數調整」:有現貨商品的賣家,必須在接單後「次一工作日內」出貨,否則計入延遲出貨率;若想維持較長備貨時間,要額外支付2%服務費,對於非全職的賣家來說,增加出貨負擔。
三、「補貼資格綁定優選賣家」:平台將「優選賣家」資格與參加免運補貼方案強制綁定,等於用心經營的賣家必須分攤平台的免運成本,若不參加,會喪失促銷期的手續費減免優惠及免運標籤曝光機會。若賣家參與免運方案,成本至少含5.5%成交手續費、2%金流服務費、7%免運補貼、2%較長備貨費用,若再加上5%營業稅及倉儲、包材、退換貨等成本,至少20%跑不掉。
蝦皮為什麼會這樣做,背後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蝦皮今年第二季的EBITDA(稅息折舊攤銷前獲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大幅轉正,而且廣告收入亦成長,顯示流量已轉化為實際受益。先前靠補貼搶下的市場領導地位,打算靠轉型來維持市場競爭力。
二、透過賣家篩選來淘汰無法跟上標準的賣家,藉此來與淘寶、拼多多等低價電商做出差異化。留下能創造更高價值的賣家,來讓獲利能力持續提升。
三、靠著「店到店」(目前門市已有2,000家)、「當日到」等迅速、方便取件的物流服務,以便利性和超商等實體通路展開直接競爭。
在此情況下,賣家應如何因應:
一、打造不可取代性:若銷售的商品或服務與其他賣家高度同質時,便宜1元、2元的「紅海策略」並不能長久,應該透過經營品牌及社群,透過會員專屬活動來提升顧客黏著度。
二、檢視財務、平衡流量及成本:因為備貨時間壓縮,又有手續費及補貼方案的調整,賣家必須考量如何減少成本支出(例如保證安全庫存量、調整倉儲以滿足物流需求)。
三、善用大數據找到利潤基礎:利用後台數據,將高回購、高毛利的商品利潤最大化,並透過精準行銷來提升客單價,讓成本相對降低。
四、多角經營:「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除了既有平台,也可佈局momo、PChome、酷澎,或是架設官網及App,都可以分散風險。
無論哪一個平台,沒有永遠不會改變的遊戲規則,賣家唯有創造屬於自己的差異性及獨特性,利潤與品質兼顧,才能長久生存下去。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跨越海峽、舞動聊城」兩岸青年街舞交流在山東聊城舉辦
(41 分鐘前) -
阿墨老師易經占卜生肖運勢大解密0908-0914
(42 分鐘前) -
消基會籲加強兒童牙膏抽驗 食藥署:早納管、持續查
(49 分鐘前) -
柯文哲7千萬交保 作家:復仇阿北來了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