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首長也是人 休假應該被制度化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最近政壇掀起一股「出國潮」。台北市長蔣萬安被網友捕捉到帶著孩子從石垣島返台,休閒裝扮的他難得展現家庭一面;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兌現承諾,帶妻子完成「二次蜜月」;新北市長侯友宜則飛往奧地利參訪;國民黨立院黨團更組團前往日本交流。這些消息一出,立刻引發輿論熱議。有人批評市長沒有公開行程、忽略市政,也有人認為首長需要私人時間,批評過度。
其實,這個爭論反映出台灣政治文化中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我們對「休假」仍存在偏見。彷彿公職人員、政務官乃至縣市首長,只要一日不公開亮相,就是失職,就是「偷懶」。但真相卻正好相反:制度化休假不但有助於首長和團隊調整身心,也能為公共治理注入更持久的能量。
中國大陸的「休假月」啟示
放眼對岸,中國大陸政府長年將八月視為「休假月」。不只是高階領導人,連部會、地方政府的幹部都普遍在這段時間安排休假。這不代表政府停擺,而是透過分工與制度安排,確保公務正常運作,同時讓官員獲得適當調養。
這樣的制度既保障了公務員的身心健康,也釋放出一個重要訊號:休假不是懈怠,而是專業的一部分。 畢竟,疲憊不堪的首長與幕僚團隊,很難有效解決民生難題,更遑論提出創新政策。
台灣的現實困境
相較之下,台灣的官員一旦休假,往往伴隨「被修理」的命運。這次蔣萬安被拍到,立刻引來部分議員批評;過去無論是縣市長出國,或部會首長請假,總有輿論質疑「是不是逃避責任」。這樣的氛圍導致許多官員不敢、也不願公開休假,甚至乾脆全年無休。
但試問,一個不眠不休、全年繃緊神經的首長,能夠真正照顧到市政細節嗎?當官員連家庭都顧不上,長期下來必然影響決策品質與施政效能。更糟的是,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優秀人才對投入公共服務望之卻步。
休假也是政策的一環
事實上,制度化休假不僅是保障首長與幕僚的權益,更能帶動經濟。台灣長年面臨「國旅不振」,政府部門苦思如何推動內需,卻忽略了最直接的方法——官員自己帶頭休假。
如果縣市長、部會首長願意公開規劃「國旅休假」,不僅能釋放觀光效益,也能成為全民示範。想像一下,若總統賴清德帶著家人造訪花東小鎮,高雄市長陳其邁選擇在高雄美濃深度旅遊,或行政院長規劃台南文化行程,所帶來的媒體報導與社會影響力,絕對勝過任何廣告宣傳。
官員的休假行為,本身就能成為「政策工具」。既能帶動產業,又能讓民眾重新理解休假的正當性,何樂而不為?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蔣萬安 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柯文哲 7000 萬交保金:合理還是政治操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25 分鐘前) -
基隆議長主張設體育處對接運動部 市府:尊重建議
(34 分鐘前) -
苗栗榮服處感謝榮民李雅雄捐贈文旦柚關懷榮民眷
(38 分鐘前) -
時光療癒陪伴!安南醫×臺史博館開啟失智症藝文友善環境
(38 分鐘前) -
Omdia預測顯示驅動晶片出貨量將先降2%,然後在2026年反彈回升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