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從從容容審兩年、匆匆忙忙一天就下架─加熱菸「一通電話下架」的行政亂象
彭華幹/政經評論員
歷經衛福部國健署超過兩年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再經兩個月包裝核准程序,加熱菸產品終於在台灣合法上架。然而,令人錯愕的是,上市不到一天,衛福部長石崇良卻以「包裝未標示尼古丁含量」為由,透過一通電話指示全國下架。這種「從從容容審兩年,匆匆忙忙一天下架」的行政手法,不僅前後矛盾,更讓人質疑衛福部是否踐行依法行政原則。
這起事件暴露出三大問題:
一、尼古丁標示標準根本未定
加熱菸在全球銷售已逾十年,衛福部與國健署在長達兩年的審查過程中,竟未訂出尼古丁含量標示規範。如今卻以「未標示尼古丁含量」為由下令下架,這不僅是邏輯錯亂,更顯示行政單位在法規制度設計上極為草率。既然標準不存在,業者要如何遵守?這樣的執法,恐怕本身才是違法。
二、審查與執行標準前後不一
若包裝與審核文件不符,海關為何能放行?衛福部核准包裝、同意上市後才喊停,這樣的行政流程是否存在疏漏?若真有包裝不符情事,衛福部應檢討自身審核機制,而非事後推責業者。更嚴重的是,這樣的臨時下架是否圖利黑市或特定業者?「既然貨能進海關、通過審查,就代表合乎規定,怎會隔天又變成違規?」這是社會有權知道的答案。
三、嚴重違反依法行政與程序正義
根據《行政程序法》,若行政機關認為商品包裝有問題,應先通知業者陳述意見並限期改善,若仍未改正,才可採取強制手段。如今,衛福部卻以一通電話即下令全國下架,既無書面通知,也無改善期限,完全無視法定程序。這樣的行政行為,不但損害企業信賴保護原則,更讓政府兩年來建立的審查制度形同兒戲。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流出的資料圖顯示,業者送審版本與實際上架包裝內容一致;主持人現場比對實物後也確認兩者相符。若真如此,衛福部的「不符審查文件」理由顯得更加站不住腳。
我必須強調,這不只是加熱菸的問題,而是行政透明與程序正義的問題。當政府可以用一通電話推翻自己兩年的審查決定,社會要如何信任這樣的制度?當依法行政可以被「口頭指示」取代,企業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投資、創新、發展?
我們需要的,不是「誰說了算」,而是「法律怎麼說」。衛福部若真有正當理由,就應公開審查文件與包裝比對結果,讓民眾檢驗行政依據。唯有資訊公開、程序正當,才能挽回社會信任,也讓依法行政不淪為口號。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貓羅溪豪雨必淹 縣議員簡千翔要求清淤整治
(22 分鐘前) -
結婚拍照區「像靈堂」? 北市中正區戶政:南門市場結合傳統婚慶習俗為靈感
(42 分鐘前) -
雙北山區防超大豪雨 基隆北海岸及宜蘭留意大豪雨
(56 分鐘前) -
金門縣邀集各單位為浯島觀光發展出力
(1 小時前) -
北捷板南線第6部空間優化列車上線 親子友善區供更寬敞的嬰兒車放置空間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