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年改後遺症看師資荒 教育部應提出具體對策

楊智強/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
教師人力持續流失已成教育現場的迫切危機,面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的質詢,教育部長鄭英耀將「持有教師證卻不願任教」的現象歸咎於「科技業待遇較好、師生互信不足」。這個回答令人遺憾,因為它迴避了教育部作為主管機關應該負起的根本責任。
當我們掀開師資荒的表象,真正的問題其實很明確:教師待遇停滯多年,工作環境日益惡化,行政負擔持續增加。這些都是教育部可以著手改善的具體問題。
回到事實面,教師待遇停滯的源頭與年金改革制度息息相關。改革後,在職教師陷入「多繳少領延後退」的困境。更嚴重的是,政府未依年逐足額提撥退撫基金,導致已退休教育人員的薪資遭延遲給付,這不只是一個數字問題,更牽涉到對退休教師尊嚴的踐踏。
同時,導師加給、特教加給、行政加給長期偏低且多年未見調整。每當教師工會提出調薪訴求,教育部的回應彷彿已成為固定台詞:「研議中」、「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年復一年的承諾與推諉,導致教師對改善的期待日漸消磨,這正是教師流失的主因之一。
校事會議制度的實施讓問題更惡化,這項原意為民主治校的制度,如今卻成了壓在基層教師身上的沉重行政負擔,無謂地侵蝕了寶貴的教學時間。教育部迄今既未修正相關法規,也未提出改善之道,持續任由負擔繼續累積。
令人感慨的是,教育部長近來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以不當的言論形塑各種對立。這種製造分化的做法,實為負面教材。非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進一步損害了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知,傷害了教育專業的形象。
解決師資荒沒有捷徑,必須從最根本的地方著手:切實提高教師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合理化行政負擔、建立穩定的專業支持體系。這不是市場競爭的問題,也不是師生信任的問題,而是政策執行能力與決心的問題。
若教育部長既無力為基層教師爭取應有的待遇保障,又持續以片面論述轉移焦點、製造對立,那麼就難以期待他能有效解決師資荒的困境。我們期待教育部能夠停止推諉,立即提出具體可行的待遇改善方案與行政簡化措施,以實際行動回應基層需求,才能真正恢復教育現場的信心。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SKM Park Outlets高雄草衙雪境童話村!萬人朝聖下雪奇景掀聖誕熱潮
(56 分鐘前) -
大陸京津冀自貿區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鏈」動未來/張全林
(56 分鐘前) -
石虎再現阿里山 創嘉南地區最高海拔發現紀錄
(1 小時前) -
吳鳳科技大學外籍生就業暨實習徵才博覽會11/20盛大登場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