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4° )
氣象
2024-04-24 | 周刊王

403強震後「為何餘震深度越來越淺」 氣象署揭2原因:當地地質構造

403強震後「為何餘震深度越來越淺」 氣象署揭2原因:當地地質構造
花蓮23日受強震影響,多處大樓傾斜、倒塌。(圖/民眾提供)

[周刊王CTWANT] 花蓮自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後,截至今(24)日上午9時許,共發生了1224起餘震,其中規模大於6的餘震則有4起,而顯著有感的有306起,不過民眾也發現震源深度有越來越淺的趨勢,且最淺的一次深度僅在1.1公里,對此,中央氣象署也給出了兩個解釋。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訊,4月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最大震度花蓮縣6強,幾乎全台都有感,隨後陸陸續續發生了多起餘震,自22日晚間開始有多起全台有感地震。

23日凌晨2時26分發生芮氏規模6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29.9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最大震度花蓮縣5弱;23日凌晨2時32分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地震深度5.5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17.2公里(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花蓮縣5弱;23日清晨4時52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1.6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23.4公里(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花蓮縣4級。

從氣象署的資訊可以看出,地震的震源深度有不斷變淺的趨勢,自22日開始至今,發生在深度2公里以內的地震共有7起,且最淺的僅1.1公里。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指出有兩個可能,第一是可能和速報結果誤差,第二則與當地地質構造有關。

吳健富指出,目前根據地震發生的位置和時間推斷,這些地震應該都是0403強震的餘震,而當初403強震主震發生後,剛開始的餘震大多集中在北邊,現在應該是北邊的能量釋放完畢,因此應力調整為南邊開始釋放。

至於近日都是極淺層地震,吳健富表示經過觀測後確實有發現地震深度有逐漸變淺的趨勢,不過氣象署速報結果可能會存在誤差,因此待有時間進行分析時,這些數據結果可能會進一步修正;第二是當地的地質可能具有特殊構造,會因此導致地震深度就是這麼淺,不過這部分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去確認。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