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致航運運力短缺 大摩:運價短期反彈強勁「可能持續2季」
[周刊王CTWANT] 今年3月底至5月17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累計上漲了46%,其中歐洲和地中海航線運價分別漲53%、32%,美西和美東航線運價分別漲47%、36%。摩根士丹利上週五(24日)發布報告指出,受紅海危機干擾航運市場運力,導致歐洲航線的運力短缺,疊加新交付的船舶不能完全彌補運力短缺,航運價格將飆升。
大摩認為,從供需關係來看,紅海危機只是推遲了航運業週期性低迷的到來,一旦干擾消除,運價短期的反彈可能會很強勁,也可能持續一至兩個季度,紅海的干擾僅推遲了航運業下行週期的到來。
大摩表示,目前透過蘇伊士運河轉運的貨櫃船數,對比去年12月已經減少了約90%,大部分船隻都改道運輸距離更遠的好望角路線,這種重新安排航線的做法影響了全球約30%的貨櫃貿易,導致相關航線的運輸距離延長了約30%,意即,如果紅海干擾持續下去,將額外消耗全球貨櫃運輸能力的9至10%。
報告中指出,目前從供應端來看,新交付的船舶運力無法滿足所有航線的需求,或彌補歐洲航線因航線調整而損失的30%運力;從需求端來看,由於航線運輸距離延長,今年航運旺季比預期要早到,美國補庫存需求強於預期,美洲航線運力也出現短缺;此外,中國與南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之間的貿易量增加,推動了相關航線的貨運量增長。
航運市場短期的強勁表現,超出大摩原先預期,但大摩長期仍不看好航運業,因航運業的基本面與疫情期間的上升週期有所不同。大摩認為,2022年至2024年4月期間,運能增加了17%,現在供應鏈恢復後,全球港口同步發生擁擠的可能性很低,預估2024~2025年間每年將增加8~9%的新運力。
針對全球經濟成長及貿易變化對航運的潛在影響,一般來說,全球貿易需求的增長與全球 GDP 的增長基本一致,整體成長率為3至4%。考慮到供應鏈多樣化,例如中國將產能轉移到海外或將低端生產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全球貿易增長可能會高於全球GDP增長,但全球貿易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至6%的可能性較低。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2024臺北設計獎出爐 「廣慈博愛園區A+B區」勇奪全場大獎
(5 小時前) -
清大有意合併中華大學 擬成立清華平方科技園區
(5 小時前) -
臺南棒球歷史展11/30登場 邀您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5 小時前) -
天兔颱風農損逾111萬 受損作物主要為大豆
(5 小時前) -
93年次以前具碩士學位者 仍得申請研發役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