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5-31 | 周刊王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在西班牙發光發熱的袁永誠,從小因台灣足球環境匱乏,獨自離鄉背井,挑戰旅外的足球夢。(圖/讀者提供)

[周刊王CTWANT] 「黃金小將」袁永誠擁有絕高天賦,卻在大環境逼迫下不得不離鄉背井、出走發展,如今在西班牙發光發熱,成為台灣足壇獲得歐洲職業足球員門票的第一人,而台灣足球風氣始終低迷,許多球員因國內發展有限,只能在10多歲就遠赴他國學習,為足球離開家人也成為這些小將們的一大遺憾。

本刊調查,台灣足壇曾經稱霸亞洲,1936年、1948年和1960年三度踢進奧運,在1958年東京亞運以五戰全勝的佳績蟬聯金牌,教練、「球王」李惠堂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但當時的出戰主力多為香港籍,而1971年後香港球員因政治因素被禁止再來台灣出賽,台灣就此無緣於運動員的最高殿堂,國內對足球的關注也漸漸轉移到其他球類。

根據國際足球總會(FIFA)紀錄,中華男子足球代表隊在1965年以世界排名第60名,站上隊史巔峰,此後便一蹶不振,還曾在2015年跌到213名,一度成為世界倒數。體育署在2018年宣布要振興台灣足壇,並投入43億元推動6年計畫,諷刺的是,台灣男足在計畫之初的世界排名為124名,砸入大筆經費後的排名卻「不進反退」,2024年4月排名是6年來最差的159名,在210個國家中成為後段班。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袁永誠2022年曾回台參與亞運男足培訓隊的集訓。(圖/翻攝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臉書)

而台灣的足球風氣低迷也導致有潛力的小將們受限於國內的「足球天花板」,紛紛出走以追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黃金小將」袁永誠在12歲就背井離鄉,中華台北U19足球代表隊前隊長溫志豪則在20歲時,與當年21歲的隊友陳浩瑋一同加盟北京八喜聯合競技足球俱樂部,被稱為「台灣最強18歲」小將黃偉傑也於2023年底確定旅外,赴西班牙挑戰足球夢。

究竟為何台灣足壇留不住人才?記者調查,相較於棒球、籃球,足球在台灣的發展備受限制,不僅場地空間有限,連訓練資源都相當匱乏,即使球員再有潛力,台灣的現有環境都難以培育出下一個「梅西」。此外,球員的花費也相當驚人,一學期破萬的教練費只是基本,從專業的釘鞋到球衣也只少得花費2到3萬元不等,再加上日常飲食和生活開銷,一般家庭根本難以支撐,球員們只能走出家門,另尋企業或國際俱樂部支持,國人根深柢固的觀念也是一大阻礙。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賴清德2023年為袁永誠促成、將赴西班牙參加足球青少年盃賽Arnedo Cup的「Dream Taiwan台灣夢想隊」加油打氣。(圖/讀者提供)

知名球評石明謹表示,台灣人將運動視為休閒活動,而不會將運動當成產業看待,甚至在教育中也經常會灌輸錯誤思維。「很多人都會覺得不會讀書,就去踢球啊。」石明謹無奈表示,台灣的教育風氣仍停留在八股思想,許多家長會先將讀書擺在第一順位,卻沒想過這種思考方式恐會扼殺掉尚未萌發的天賦,讓有才華的孩子最終僅能成為普通的讀書人,再也找不到那獨特且不平凡的長處。

「以袁永誠來說,其實也有不少孩子是跟他一樣有能力的。」石明謹表示,只是在台灣的現行體制內,選手們若要有更傑出的表現及發展,除了資源上的輔助,更多的是背後支持的力量及自身的堅持,袁永誠的過人之處並不是在於踢球的天賦,而是他那鍥而不捨的剛毅性格,造就了他在西班牙的輝煌成績,相較於其他足球能手從小耳濡目染的運動環境,袁永誠靠著毅力與膽量在21歲就能成為全台首位登上西協甲舞台的少年足球員,十分不容易。

石明謹認為,台灣風氣的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台灣社會仍相當仰賴政府的推動及關注才有望翻轉,政府應先將運動視為產業經濟體,了解運動及體育之間的關係仍存有落差,而非只是隸屬教育部管轄,限縮運動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抹殺運動員未來的無限可能。石明謹呼籲政府應先將體育局升格,讓單位間的溝通能橫向發展,讓選手們能安心地留在國內發展,讓國腳不再出走。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