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別是什麼?哪些族群容易有併發症?衛福部疾管署提六招對抗流感的方法!
[周刊王CTWANT]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造成全台搶打流感疫苗。全球每年約有超出25萬人因流感病毒失去生命,許多國家正處於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台灣近期因旅外人數攀升加上冷氣團持續影響,全台正處於流行性感冒高峰期。台灣季節性流感好發於每年11月至隔年3月,趕快來看看流感與一般感冒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流感與一般感冒有什麼不一樣?
流感很容易被認為是一般感冒,造成來不及就醫、服藥的狀況,衛福部疾管署就提到感冒的致病原包含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與流感是由感染流感病毒引起不同。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容易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頭痛、發燒,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所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須警覺是流感。
流感的傳染途徑、潛伏期與可傳染期為何?
流感主要是藉由感染流感的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產生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尤其在密閉空間,因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此外,也可因接觸受病患口沫或鼻涕等分泌物所污染之物品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因此咳嗽、打噴嚏戴口罩或以手帕、衣袖捂住口鼻,以及勤洗手是預防感染流感的重要方法。
流感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1-4天,平均為2天。出現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的1-2週內。
一般而言,流感在症狀出現後 3-4 天內傳染力最強,某些成年人可能在發病前 24 小時便開始有傳染力,直至發病後第 5 天;少數免疫不全者或兒童,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長達數週或數月。
感染流感後容易有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
感染流感後容易產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包含:嬰幼兒(尤其未滿5歲者)、65歲以上長者、居住於安養等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之住民、具有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含糖尿病)、血紅素病變、免疫不全(含愛滋病毒帶原者)需長期治療、追蹤或住院者、孕婦、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 index≧30)及6個月到18歲需長期接受阿斯匹靈治療者皆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
衛福部疾管署也提出六大防護策略來有效對抗流感肆虐
1.要儘早施打流感疫苗
2.要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生活好習慣
3.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範病毒傳播
4.要警覺流感症狀,及早就近就醫治療
5.生病要按醫囑服藥多休息,不上班不上課
6.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北分署推動「職場體驗式徵才」助企業創造雙贏
(16 分鐘前) -
謝國樑:會跟進北市禁用DeepSeek
(21 分鐘前) -
泰緬邊境犯罪詐騙無法無天!泰國斷網斷電斷油
(31 分鐘前) -
配合台灣燈會展區周邊交通管制資訊 高鐵新增臨停接送區
(36 分鐘前) -
平溪天燈節8日登場!新北警籲搭乘接駁車 交管路段、時間一次看
(38 分鐘前)